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徵程丨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新中國成立75週年光輝歷程經驗與啓示述評之五

(原標題: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徵程丨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新中國成立75週年光輝歷程經驗與啓示述評之五)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題: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新中國成立75週年光輝歷程經驗與啓示述評之五

新華社記者

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

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人民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虛心學習借鑑國外有益經驗,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新時代新徵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

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秋日裡,京張高鐵線上,一列“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呼嘯而去。

這條世界領先的高速鐵路,與100多年前的京張鐵路並肩前行。百年跨越,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兩條京張線,見證了中國人從自己設計建設第一條“爭氣路”,到成爲智能高鐵“先行者”的不凡歷程。

1949年,2.1萬公里;2024年,16萬公里——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指數級躍升,中國高鐵技術領跑世界,勾勒出一個大國獨立自主發展的奮進軌跡。

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

75年前的中國,一窮二白,擺在面前的,是一個落後的東方大國如何走向現代化的時代課題。

75年後的中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探索出一條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光輝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獨立自主是我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依靠黨和人民力量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必然結論。”

堅持獨立自主,深刻揭示了黨始終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原因。

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

歷史的長鏡頭,記錄奮進征程:

1935年1月,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召開,開啓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羅布泊上空的巨響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國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抉擇,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2021年7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歷史邏輯分外鮮明:

黨歷來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

有外國觀察家認爲,中國的成功崛起完全是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結果。

堅持獨立自主,生動詮釋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偉大成就的實踐密碼。

2020年7月,正在長春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一汽集團,強調“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要立這個志向,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

3年後,中國汽車工業迎來歷史性時刻。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超過3000萬輛。其中,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超過一半。

1953年,萬名建設者在長春西南郊茫茫荒原上夯下一汽第一根基樁。70多年來,中國汽車工業書寫下從自力更生到打開國門、從引入外資到民族自主品牌崛起的恢弘篇章。

展開75年曆史長卷,“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載人航天、量子信息、深海深地探測、大飛機制造……攻克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艱難險阻,創造一個個令世人驚歎的奇蹟,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寫下彪炳史冊的鮮明註腳。

回望75年光輝歷程,經濟總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600多億元到2023年超過126萬億元;從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到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向製造業強國進發;從封閉半封閉到高水平對外開放……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闊步走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實踐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也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

2024年6月25日,歷經53天太空之旅,嫦娥六號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採樣,攜帶人類首份1935.3克珍貴月球背面月壤返回地球。此舉被《紐約時報》稱爲“中國一系列探月任務的又一次勝利”。

探索浩瀚宇宙,是新中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歷程的縮影,閃耀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航程上。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揭示真諦:

“黨的百年奮鬥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闢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

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

在一個14億多人口的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其艱鉅性和複雜性決定了不能照搬西方現代化模式,只能獨立自主地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體人民的辛勤勞動和創新創造發展壯大自己,通過激發內生動力與和平利用外部資源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國家發展”。

苦難輝煌。百年黨史、75年共和國曆程,中華民族探索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曾經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國家,如今已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曾經民不聊生、積貧積弱的國家,如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正向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穩步前進……

“中國人能近代化嗎?”數十年前,有學者發出痛切之問。

歷史大潮奔涌,結論已然鮮明。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爲如何喚醒‘睡獅’、實現民族復興這個重大歷史課題所給出的答案,是選擇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

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將“堅持獨立自主”作爲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積累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

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必然選擇。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期間,來到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瞭解企業自主研發情況。

面對廣大幹部職工,總書記堅定地說,“我們必須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國發展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5年後,還是這片熱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75年來,從“向科學進軍”到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開啓科技強國建設新徵程……

躋身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家、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第一、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正向着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75年來,獨立自主,是社會主義中國面對國際風雲變幻堅定前行的重要原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堅持獨立自主,是在大變局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制勝之道。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着力提升能源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多方面夯實能源安全基礎……

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獨立自主、開拓創新,矢志不渝走自己的道路,才能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

珠江入海,伶仃洋上,一座座跨海大橋宛如巨龍躍海、長虹臥波。

這片海域見證一個又一個滄桑鉅變:700多年前,文天祥在這裡留下“零丁洋裡嘆零丁”的感嘆;180多年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從這裡駛入;40多年前,改革開放風起,吹過水域兩岸,人民共和國大踏步走上追趕時代、融入世界的現代化道路。

由“嘆零丁”到“跨伶仃”,正是中華民族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闖出來的路;新時代新徵程,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通往復興的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

這條路,在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中開拓前進——

踏上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走前無古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如何從中國實踐中提煉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爲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獨立自主,飽含着守正與創新的深刻蘊意。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勇立潮頭、引領時代。

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堅守好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就能在理論創新中不斷把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創新推向前進。

這條路,立足獨立自主,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020年4月,深刻思考國內國際形勢的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

構建新發展格局,體現了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的辯證統一。

“構建新發展格局,首先要把國內大循環搞好,這是治本之策。”

“‘雙循環’不是要閉關鎖國,而是當別人不給我們開門的時候,我們自己還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我們敞開大門,誰來與我們合作都歡迎。”

回望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光輝歷程,一個重要啓示在於,把握好自主與開放的辯證關係,中國的發展就能不斷跨越關口、砥礪向前。

猶記改革開放初期,有外國媒體認爲“能讓一個人口衆多的民族在極短時間內來個180度大轉彎,就如同讓航空母艦在硬幣上轉圈”。

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小崗破冰、深圳興濤、海南弄潮、浦東逐浪……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立足自身、開拓奮進,不斷推動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改變了中國,也惠及了世界。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

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將爲自信自立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強大支撐。

產生於過去的現在,孕育着偉大的未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已經取得的成就、正在推進的事業、將要實現的目標,賦予我們更加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給予我們迎難而上的奮進力量。

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4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有這個信心,每一箇中國人都有這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