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萬里!伯大尼創辦人之子回臺「探親」 與院生重聚
屏東伯大尼之家創辦人挪威宣教士蘇超生之子蘇但以理(中)回到伯大尼,與第1代院生王燕琨(左)、麥章生(右)聚會,相當開心。(羅琦文攝)
屏東伯大尼之家創辦人挪威宣教士蘇超生,兒子蘇但以理日前從挪威飛越萬里,回到臺灣探望當年與他一起成長的院生,蘇但以理6年前也曾回到臺灣,與小兒麻痹好友王燕琨一起潛水,大家聊起兒時的點點滴滴相當開心。伯大尼之家則表示,目前院方人力嚴重缺工,超過100位特殊兒等待收養,蘇但以理也呼籲大家,加入照顧臺灣兒的行列。
屏東伯大尼之家是1963年由蘇超生牧師所創辦,早期收容、教養罹患小兒痲痹的孩子,目前則收養孤兒及身心障礙者,院內有117位院生。今年68歲的蘇但以理回憶說,1965年9歲時母親帶着他和姐姐搭乘貨輪兩個月纔來到臺灣,與當時的院生一起生活和遊戲,留下了許多快樂的回憶,伯大尼的生活也給他很大的影響,後來從事記者工作,到世界各地報導了許多類似的感人故事。
蘇但以理說,他小時候在田野間看到許多蛇,捕捉之後當寵物飼養,最大1只長到2米60公分,寵物蛇死亡後將它製作成標本帶回挪威;17歲多的時候交了一個原住民女友,那個年代臺灣人多早婚,女友父親希望他們結婚,結果因爲他母親反對作罷,差點成爲臺灣女婿。
蘇但以理(右起)回到伯大尼,與第1代院生王燕琨、麥章生逛園區。(羅琦文攝)
伯大尼之家園區內養羊,販售羊乳增加收入經費,蘇但以理(左)與伯大尼之家總督導李韻珊(右)動手餵羊。(羅琦文攝)
蘇但以理抱着園區內養的小羊。(羅琦文攝)
屏東伯大尼之家創辦人之子蘇但以理(中)回到伯大尼,院生熱情擁抱。(羅琦文攝)
蘇但以理(中)6年前也曾回到臺灣,與第1代院生王燕琨(右)到墾丁潛水。(王燕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蘇但以理(左)與第1代院生王燕琨(右)射擊打靶。(王燕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挪威宣教士蘇超生(右)帶着一家人到臺灣創辦伯大尼之家。(伯大尼之家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挪威宣教士蘇超生牧師夫婦創辦屏東伯大尼之家。(伯大尼之家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當時第1代院生王燕琨與麥章生聽到蘇但以理回到伯大尼之家的消息,20日特地趕來聚會,聊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相當開心。院生們也以歌舞歡迎3人,還有幾位院生親手畫了蘇但以理的畫像,讓他相當感動。
晶雕藝術家王燕琨1歲罹患小兒麻痹,小時候因家裡窮困,父母將他送到屏東的伯大尼之家收容,蘇但以理對他影響深遠,伯大尼更教會他獨立及面對種種挑戰。他開玩笑說,也許是因爲國小畢業就開始當學徒工作,沒有受到傳統教育的束縛,而「蘇哥哥」熱愛生活、思維跳躍,以及不同文化的碰撞,讓他也熱愛挑戰,雖然坐着輪椅行動不便,但是卻熱愛戶外活動,騎機車環島、潛水、溯溪、野營、攀巖、高空跳傘,還擁有潛水證照,「蘇哥哥」6年前回來臺灣,他們還一起去潛水、射擊打靶。
麥章生在4歲多時,蘇超生牧師教導父親木工,他也因而到伯大尼之家,見到「蘇哥哥」也是相當開心。
蘇但以理和王燕琨、麥章生在伯大尼之家總督導李韻珊陪同下參觀園區,對於伯大尼之家許多生活環境的改善非常欣慰。他說,如今從挪威來看老朋友並不遙遠,坐飛機不到20個小時,希望臺灣人也能發現,照顧臺灣憨兒的路並不遙遠,這份愛與責任也是我們每個人可以承擔的。
李韻珊說,目前還有100多位特殊兒排隊等着進入伯大尼之家,但是目前院方人力嚴重缺工,預估至少短缺30位工作人員,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團隊一起照顧這羣需要幫助的孩子,一個孩子背後就是一個家庭,這樣可以提100多個家庭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