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新”觀察丨超70城支持住房“以舊換新”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 《經濟參考報》5月27日刊發文章《房地產“新”觀察丨超70城支持住房“以舊換新”》。文章稱,近日,廣州市房地產行業協會、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正式推出全市住房“以舊換新”活動倡議書,首批共發動全市122個房地產項目和12家房地產中介機構參與,廣州成爲又一個啓動住房“以舊換新”的一線城市。

“以舊換新”已經成爲當下消化存量商品住房、激發住房消費活力的重要手段。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70城推出住房“以舊換新”的相關政策,記者實地採訪也瞭解到,不少近期推出政策的城市陸續也有成交案例落地,對撬動住房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

上海自5月3日起發起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活動,目前參與活動的樓盤共有13個。記者日前走訪奉賢區象嶼江灣悅府項目時看到,售樓處顯眼位置擺放着“以舊換新”具體流程的提示牌。

該樓盤營銷總監王延超告訴記者,項目已和兩家中介機構進行聯動。消費者認購新房後,可以和中介機構簽訂委託出售協議,中介會將其掛牌售賣的二手房做線上優先推廣,加大流量曝光。“參與‘以舊換新’活動以來,我們售樓處的來訪量增加了30%。”他說。

根據上海鏈家提供的統計數據,5月3日以來,通過上海鏈家帶客“以舊換新”指定的新房項目,產生了149套新房交易,新增10套二手掛牌房源。

記者瞭解到,像上海這種換房人、房企及中介機構多方聯動,換房人優先鎖定認購房企新房的同時,中介機構幫助換房人優先出售舊房的模式可稱爲“多方聯動幫賣”模式,在本輪房地產“以舊換新”中較爲常見。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均採用這一模式。

有專家分析指出,“以舊換新”不同於過去的樓盤銷售模式,不僅定金更低,還可鎖定房源,提高了意向購房人的積極性。從購房人的角度來說,參與活動等於有了一段“退款週期”,可以打消違約的後顧之憂。

除了“多方聯動幫賣”模式,在本輪房地產“以舊換新”中,多地明確鼓勵或推動國企收購購房者手中的二手房。

“國企收舊換新”模式,是由企業或平臺按照評估價格收購存量二手房,換房人在一定範圍內選定意向新房,並與開發商簽訂買賣合同。截至目前,已有南京、鄭州、蘇州、無錫等近20城採用該模式。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認爲,該模式既滿足了業主改善性住房需求,又加速了新房市場庫存去化,同時還可以加快政府保障性住房籌集節奏。

南京安居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月27日宣佈啓動主城六區存量住房“以舊換新”試點,首批試點房源共2000套。房源收購主體爲南京安居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全資公司、南京置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記者從南京安居集團獲悉,截至5月20日,“以舊換新”活動線上、電話、現場等各類諮詢約3450組,微信小程序“寧換新”平臺登記意向報名約4150組,初審符合條件的登記約3430組。此外,案場累計來訪約2230組,繳納新房意向認籌金的換房人515組。

值得注意的是,“以舊換新”政策與其他政策正在形成合力,進一步撬動住房需求。

以南京爲例,南京頤居置業有限公司置業顧問李經理表示,近期,降首付、降貸款利率、“517”新政等系列“組合拳”,加上“以舊換新”的推動,南京樓市升溫明顯。該公司代理的南京市安居集團的10多個商品住宅項目,僅“以舊換新”意向簽約並支付訂金的客戶就超過500組。

“‘以舊換新’與其他政策形成組合拳,進一步撬動了住房需求,將有利於市場置換改善需求釋放,提升二手房市場活躍度,在‘以價換量’態勢下,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預計將維持一定規模。”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

未來,更多城市有望出臺“以舊換新”政策。不過,業內人士也認爲,當前各地的“以舊換新”政策仍有一定的優化空間。

“未來各地可以考慮使用‘房票’方式來平衡國資平臺和開發商之間的資金壓力。”曹晶晶表示,“國資平臺通過‘房票’支付業主舊房房款後,對於開發商收到的‘房票’既可以鼓勵開發商延時兌現‘房票’,也可以考慮允許房企以‘房票’直接買地,以此緩解國資平臺短期資金壓力,激活當地土地市場。”(記者王皓然 陳涵暘 鄭鈞天 鄧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