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港警監督報告 12月底前遞交林鄭月娥

香港監警報告月底出爐。(圖/香港01授權使用,請勿轉載)

本報訊

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街頭抗爭,已持續超過5個月,由於警方執法手段惹來外界爭議,監警會早前邀請5名國際專家,協助審視警方數月以來的行動消息指,監警會撰寫首段研究範圍報告進度,已進入「最後階段」,有望在12月底前、聖誕節前後向行政長官遞交報告。

當中涵蓋由6月9日起的大型公衆活動。而日期較前的事件,例如七一前發生的衝突,由於監警會有更多時間調查,報告亦會較詳盡。綜合而言,投訴最多涉及「疏忽職守」,其他亦有「行爲不當」和「粗言穢語」等。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示威活動至今仍未平息,屢爆警民衝突。消息指,監警會撰寫報告進度已進入倒數階段,預計最快可於聖誕節前後,即12月底或之前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遞交報告,而今次報告亦將與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港、而衍生的投訴個案審查報告形式相近。

監警會除了以6月9日至7月2日期間的公衆活動,作爲首段研究範圍外,其審視工作亦涵蓋7月2日後的大型公衆活動,包括7月21日和8月31日等日子。據瞭解,日期較前的事件,由於監警會有更多時間調查,報告將會較爲詳盡。

而與反修例相關公衆活動衍生的投訴中,又以「疏忽職守」爲主,其他投訴個案亦涉及「行爲不當」和「粗言穢語」等。據瞭解,涉「疏忽職守」投訴內容主要是與7.21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有關,因爲當時有大量市民報案及撥打999無人接聽等事宜反觀鏡頭血流披面,涉警員「毆打」示威者的投訴則較少。

警員無展示委任證亦爲近月社會關注議題,至於會否影響投訴成立,據瞭解投訴警察課現時所接到的投訴個案,均須確認涉事警員身份,截至目前爲止,仍能依賴警員編號以外的佐證,例如執勤時間、日子、地點等,覈對警員身份。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