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八里繼承桶柑果園 農友戴俊源精進農法

八里農友戴俊源種植桶柑逾20年,2003年返鄉接手家中的石頭公果園。記者江婉儀/攝影

新北市八里區盛產桶柑,農友戴俊源種植經驗超過20年,2003年返鄉接手家中果園,持續精進農法,改良嫁接技術,無籽率高於其他品種,也向農會學習兩段式剪法,可延長桶柑貯藏時間。

八里區是桶柑重要產地,今年採收期從1月20日持續至過年前,八里桶柑皮薄、多汁,剝開果皮便能聞到柑橘香氣,果肉清爽又解膩。

66歲戴俊源是農二代,從小在父親戴朝木身旁學習農事。果園位於觀音山上,海拔約400公尺,是八里區目前海拔最高的桶柑園,擁有出色的日曬條件,加上避風且排水良好的山坡地,相當適合桶柑生長。

父親離世後,戴俊源2003年返鄉接手家中的「石頭公果園」,原本就有基礎的果樹栽培技術,戴俊源還參加農會講習會課程輔導,加強冬季果實轉色技術,學習到噴撒硫磺粉,可加速果實轉色還能防治病蟲害。

另,戴俊源也在採收時,善用農會教的兩段式剪法,先從果實上方枝條2吋剪下,再進行修平,以保持果蒂完整性,雖然費工卻能延長貯藏時間。

戴俊源說,父親早年種植的品種爲大春種,品質及收成較差,他接手後,嘗試嫁接不同的苗,近年找到來自新竹的無菌嫁接苗,改種植無籽桶柑。園內約70棵果樹,種植面積約0.2公頃,年產量達3千斤,他說,照顧果樹也是延續父親對土地的情感,一棒接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