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創投之都”!鄭州加快組建產業投資集團+科創集團

《科創板日報》8月18日訊(記者 李明明)自今年重新奪回“中部第二城”、“中原第一城”後,鄭州也在發力打造創投之都。

近日,鄭州印發了《鄭州市紮實推進2024年下半年經濟穩進向好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加快組建鄭州市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鄭州科創集團有限公司。

早在今年初,鄭州就曾着重表示,組建產業投資集團,推動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壯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組建科創集團,加強基礎研究,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創新聯合體。

目前,包括廣州、合肥等國內多個地市都紛紛圍繞創投發展出臺了許多政策。作爲後來者的鄭州,爲何一直強調組建產投、科創集團?其有何彎道超車之路?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鄭州通過組建產業投資集團和科創集團等舉措,旨在整合區域內的投資資源,聚焦招商引資與項目落地。

袁帥認爲,這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爲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還可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的轉化,爲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鄭州政協主席、黨組書記杜新軍此前曾表示,鄭州缺乏強有力的國有運作主體,難以支撐前期資本投入和大型項目投資運作。所以亟需完善產業金融支撐體系,設立政府產業引導基金,搭建投早投小投資機制。

一再突出發展新興產業背後,是鄭州正處於培育以新質生產力爲先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爲主導、升級傳統產業爲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的攻堅突破期。

2024年,鄭州設立目標,力爭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規模達到40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7000億元,依託“中原之光”等大科學裝置大力培育關聯產業,加快打造算力之城、人工智能之城、量子之城、氫能源之城。

重回“中部第二城”背後:新興產業發力

鄭州歷史悠久,古稱商都,地處河南省中北部,黃河中、下游分界處,全市總面積7567平方千米。憑藉“米”字形高鐵網絡,鄭州與武漢一同被國家層面賦予“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並有着“國家中心城市”的光環。

然而,近年其GDP增速較不理想,作爲傳統經濟大省,河南工業增加值佔全國比重在近些年持續下滑,據統計,2018年至2022年,鄭州GDP增幅在萬億城市中居於末位,同時工業增加值增幅亦倒數第一。

而在“中部第二城”的競逐中,長沙和鄭州的競爭愈發激烈,在2019年曾以微弱優勢反超後,鄭州GDP落後長沙的差距連年擴大,2020-2021年,長沙連跨兩個千億級臺階,GDP達1.33萬億元,而鄭州卻仍在1.2萬億元階段徘徊。

近期,鄭州終於迎來“逆風翻盤”的機會。今年上半年,鄭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252億元、同比增長5.3%,重新奪回“中部第二城”。

其GDP高速發展的最大助力之一當屬汽車產業。2023年鄭州汽車產量83萬輛、增長61.7%,其中新能源汽車31.6萬輛、增長3.5倍;數據顯示,2024年前4個月,河南電動汽車出口額26.8億元,同比增長69.6%。

當前鄭州市擁有比亞迪乘用車、宇通客車、東風日產鄭州工廠、鄭州日產、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海馬汽車、少林客車等7家整車企業;擁有宇通重工、鄭州紅宇、鄭州宏達、佛光發電、鄭州博歌、比克新能源汽車等專用車企業15家。

作爲比亞迪佈局在中部地區的重要生產基地,2023年4月,比亞迪產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車生產基地在鄭州航空港正式投產,當年完成產值334.7億元,生產整車超20萬輛。

圍繞鄭州比亞迪,鄭州航空港搶抓新能源汽車產業換道領跑新機遇,規劃了31.4平方公里國際汽車城,以此爲空間載體,打造國際一流汽車小鎮。

鄭州市還在成爲“算力之城”的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2024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聚焦打造“算力之城”,加快推進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項目建設。

目前,鄭州市已落地建設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園、數算產業園等一系列重量級項目,鄭州市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企業數量已超過100家。

鄭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市人工智能產業超200億元,而相關產業的總體規模更是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鄭州市政府還提出,力爭到2025年,培育100家高成長性人工智能企業,人工智能核心和關聯產業分別超過300億元和2000億元。

打造中部創投之都

而在發力新興產業的同時,鄭州也意識到,對振興產業方面的相關金融配套要加大支持力度。近年來,鄭州出臺了多項政策以發展創投。

早在2022年2月,鄭州市就提出了打造“中部創投之都”,並明確將引入3-5家契合鄭州市產業發展的頭部基金管理機構,設立不低於200億元的市場化母基金或創投基金。

同年9月,鄭州印發《鄭州市產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提出設立規模達500億元的政府投資母基金,打造規模不低於2000億元的政府投資的市場化基金羣。

今年5月,鄭州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曹東鋒着重表示,實施戰新產業提升行動,組建鄭州產業投資集團,通過“產業母基金+產業直投基金”運作,持續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新材料、超硬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生物產業、數字創意等戰新產業投資力度;組建鄭州科創集團,打造科創投資與培育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繪製重點產業鏈系列圖譜,開展投資孵化、促進產業落地。

今年6月,據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宏偉介紹,“截至目前,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已累計集聚私募基金類企業共有265家,管理基金認繳規模近1500億元;鄭州高新區打造創投集聚高地、基金入豫第一站——科技金融廣場,累計註冊基金及基金管理機構160家,管理基金認繳規模1500億元,集聚了深創投、中國風投、嘉實基金等知名創投機構。”

據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註冊在鄭州的備案基金已達247支,投資新能源、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領域項目的基金總共有51支。

活躍出資LP前五包括百瑞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河南農開產業基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原信託有限公司、河南省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中原前海股權投資基金。

其中,投資項目最多的是中原前海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共投出143個項目。

爲進一步培育壯大鄭州市汽車產業,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羣。鄭州此前組建汽車產業鏈基金,提出將拿出不低於50億元額度資金,以股權直投或設立專項基金、市場化產業基金、成果轉化基金、天使基金、專業化園區基金等模式開展開投資,圍繞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方向,吸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和人才落地鄭州,加速推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上下游產業集羣發展。

一位鄭州當地投資機構高管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鄭州作爲創投城市創建的後來者,想要實現反超,決策者必須意識到“苦能苦科創,再窮不能窮創投”,圍繞創投“募投管退”各個環節堵點綜合施策,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同時,打造“中部創投之都”也與產業發展潛力、相關政策支持力度、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人才儲備等方面息息相關。比拼的還是一個區域的創投環境,關鍵還是要形成產業與資本的良性循環。”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此前總結,目前,鄭州工業面臨傳統工業、國內市場佔比較多,特別是民營企業專而不精、大而不強、全而不專的問題。從長遠來看,鄭州要做的,是通過擴大有效投資帶動主導產業升級,從而帶來經濟發展的動能和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