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哥論球/足球強烈反映出「和平與人生」

文/何長髮

1966年球王比利巴西山度士隊奈及利亞訪問比賽時,正逢奈國發生戰亂,但雙方軍民都希望能看到比利踢球,爲此達成停戰三天的協定。40年過後,爲了足球而停戰的真實故事,又再次發生在非洲內戰象牙海岸境內

德羅巴這批足球好手的誕生爲戰亂中的象牙海岸帶來和平期待。(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自從2002年反政府武裝發動政變未遂之後,象牙海岸這個國家,實際上就已經分裂成了兩個部分:政府軍控制的南部,與反政府武裝控制的北部,被迫上萬名國際維護和平人員,駐紮在這個盛產象牙的國度中。然而在2006年2月4日晚上,當象牙海岸國家隊擊敗強敵喀麥隆,而闖入非洲杯四強之後,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街道上都擠滿了慶祝的人羣。人們鳴槍,但這次不是爲戰爭,而是爲慶祝。

在非洲杯開始前,人們談論話題要麼是那裡又發生了戰爭,要麼是那裡又爆發了流行疾病。但在非洲杯開始後,所有人的話題只有一個:國家隊。是的,只有足球能讓象牙海岸人暫時忘記了戰爭。

象牙海岸球星德羅巴出生在南部,另一位旅歐好手科內出生在北部,假如他們不是球員,假如他們在球場外的任何一個地方相遇,一定會動手打起來。但在球場上,他們都是象牙海岸人,他們在爲了同一支球隊,同一個榮譽而奮鬥。

▲德羅巴成象牙海岸化解內戰的足球英雄。(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還有在中東地區黎巴嫩這個國家,從1975年4月13日到1990年10月13日,黎巴嫩經歷了長達15年的內戰。期間,長槍黨、黎巴嫩軍隊黨、真主黨等各派武裝力量互相廝殺,以色列敘利亞也參與其中。據估計共有13萬到25萬人死於內戰,佔黎總人口的5%強。另有100萬人受傷,其中有一半傷者落下了終身殘疾。1989年10月,黎巴嫩各派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塔伊夫簽訂了劃分各派在黎政治中所佔比例的《塔伊夫協定》。各派實現和解,內戰最終在1990年10月結束。

2010年4月13日那天,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里里和另外29名來自各派別的內閣部長、議會議員13日在貝魯特舉行了一場足球賽。他們希望藉此形式,呼籲大家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比賽前,黎巴嫩總理表示,讓大家把黎巴嫩內戰期間發生的屠殺、綁架等痛苦記憶忘掉,更呼籲國民要珍惜現在的和平時期

對於那些像梅西和C羅納度這樣的世界級足球明星,踢球可以賺到上千萬英鎊年薪和無盡榮譽,他們不只是踢球而已,更是享受!可是對於很多非洲貧窮國家的足球運動員來說,選擇踢球卻是爲了逃避殘酷戰場的一種生存方式!2009年12月中旬,位於非洲偏東部的小國厄立特里亞,他們的國家足球隊員在結束中東非杯足球賽後全部失蹤。由於國家貧困又戰亂,他們利用出國踢球藉機逃難,賽後選擇了集體大逃亡。

對於厄立特里亞的年輕人來說,踢足球是爲數不多可以逃脫當兵合法手段。不過,這些足球員一旦瀕臨踢球生涯的後期時,就會擔心退休後被政府送進軍營,上前線打仗,於是,大部分球員會選擇出國比賽後,藉機逃亡流浪異鄉

▲像伊拉克或黎巴嫩境內在戰亂中人們仍期待藉踢球求和諧。(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