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常分心 恐是第一型糖尿病

糖尿病校園友善宣導活動,呼籲提升糖尿病認知與友善環境。(臺灣諾和諾德提供)

不少家長曾遭學校老師反映,家中孩子上課不專心、嗜睡或一直跑廁所,醫師提醒,可能是「第一型糖尿病」惹的禍。臺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指出,每年約有500人確診爲第一型糖尿病,終身得靠胰島素治療,並須留意飲食及活動是否導致低血糖、危及生命。

李洮俊說明,第一型糖尿病好發於10~19歲兒童及青少年,因身體缺乏胰島素,無法有效調節血糖。高血糖典型症狀包括易疲倦,常口渴、喝多、頻尿或肚子痛,及出現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低血糖症狀則包括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嗜睡、視力模糊,嚴重可能失去意識、昏迷、抽搐。

李洮俊分享,曾有學校擔心照護資源不足,拒絕第一型糖尿病學童入學。

李洮俊解釋,第一型糖尿病孩童在吃飯前、活動後須監測血糖變化,且可能要打針注射胰島素,需要學校護理師協助,但校護可能不具備糖尿病照護相關背景。他鼓勵,校內護理師可以與臨牀醫師建立緊密聯繫,積極協助小朋友得到良好照護。

愛胰協會常務理事劉苑菁補充,校園中有時存在偏見,如有些孩子上課低血糖,需要立即進食,卻被誤以爲偷吃東西,或注射胰島素被誤認在注射毒品,都可能讓孩童不敢公開病情,影響血糖控制和健康管理,呼籲推動校園糖尿病衛教活動,減少歧視發生。

李洮俊補充,糖尿病分成第一型及第二型,最常見的第二型與基因有關,能由家族史判斷罹病機率,第一型糖尿病與遺傳關聯不大,通常病因不明。他提醒,若發現孩童出現臉色蒼白、意識混亂、口齒不清等狀況,應儘快通知師長及校護,補充糖分或給予升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