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汽車」李書福:造車也造夢

文/e汽車 張莉

“每當芒果成熟時,歡迎同學們回學校看看!”

5月31日,吉利三亞學院畢業典禮舉行,平時連自家新車發佈會都甚少露面的李書福不僅親臨現場,還以一位師者身份和年輕人深度對話,深刻回憶人生的道路與選擇。

“教育,客觀上現在已經形成了吉利教育這樣一個龐大的事業集羣,我們從事教育20多年了,這20多年來我對教育這個領域所投放的資源、心血、資本、投入都非常多的,我肯定不會放棄教育。”

熟悉李書福的人都知道,在李書福的內心深處,除了汽車夢之外還有一個教育夢。自1997年吉利控股集團進入汽車製造行業開始,吉利就開始涉足教育事業。20多年來吉利堅持辦學,起於樹人育才的初心、成於責任與情懷,最終種下善因結出善果,實現了造車育人兩不誤。

造車24年 辦學24年

早在1997年,吉利控股集團進入汽車行業的同時創辦了第一所學校。

1997年,吉利進入汽車行業,響應國家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的號召,也基於國內汽車人才極其缺乏的現實,吉利在浙江台州創辦了第一所學校——浙江經濟管理專修學院。

經過多年的發展,這所伴隨着吉利起步與發展的學院,已經發展成爲包括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吉利技師學院、浙江豪情汽車工業學校在內的三所全日制院校。

2005年,吉利在海南三亞創辦了“三亞學院”。作爲海南省三亞市創辦的最早、規模最大的本科院校,三亞學院連續四年躍居中國綜合類民辦大學排行榜第二位,也成爲國家“海上絲綢之路”高等教育第一站。2007年,致力於研究生層次人才培養的浙江汽車工程學院創立;2012年,以培養汽車類高技能人才爲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且於今年5月被確定爲全國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單位。

“吉利人才創新的成敗決定了吉利戰略的成敗,如何創新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發展人才,這是一個巨大的課題。”李書福這樣說道,“我們要從根子上培養人才,找到一些好苗子,放在吉利整個體系裡進行培養,賦予正能量,練就真功夫,學習真本領。”

從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到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北京吉利學院、海南三亞學院,吉利目前擁有從職高到研究生院不同層次的院校10所,爲社會輸送人才超過15萬。更值得一提的是,吉利精心培育的“人才森林”,正在反哺吉利,使吉利的人才隊伍逐漸壯大,向高精尖方向邁進。

人才森林 長勢喜人

近年來,吉利在全球網羅了一批行業大咖,但在李書福看來,這樣全球頂尖的人才就像難得一見的“大樟樹”,全世界也沒有多少個。更多時候,吉利重在自己發掘培養人才,這就是李書福經典的“人才森林”理論。

一方面,通過引進外部高端人才,形成人才大樟樹,並提供良好的陽光雨露環境,使其紮根于吉利;

另一方面通過內部培養,形成一棵棵人才小樹苗,讓大樟樹帶動小樹苗一起成長,最終共同成長爲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生態調節功能的吉利人才森林。

經過24年的經營與實踐,吉利的“人才森林”理論已初顯成效。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林傑等都是吉利自主培養的。一直紮根吉利,有的從大學生成長爲行業領袖,有的成爲卓越工匠,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正是這些奮鬥的內生型人才,支撐起快速發展的吉利事業。

同時,吉利力爭打造國際化、職業化、專業化的一流企業大學。獨創的產教協同全新人才培養模式,更爲吉利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除吉利學堂外,吉利還成立了10大區域分校/專業學院,運作模式突破專業人才培養邊界,業務負責人掛帥,企業大學提供人才培養解決方案。業務下沉、資源培養整合,在支持業務發展、人員能力提升方面發揮出學院優勢。

爲了讓員工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吉利還爲不同職業類型員工設置不同發展通道,保證了員工的福利待遇與成長空間。不管在哪個崗位,都鼓勵紮紮實實工作,發揚工匠精神。在吉利,一個基層藍領通過個人努力和提升,內部待遇最高相當於研究院的副總工程師。

“找到一些好苗子,放在吉利整個體系裡進行培養,賦予正能量,練就真功夫,學習真本領。最終,我們將要達到的最高追求目標就是要做到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這是李書福的目標,也是吉利從傳統汽車產業集團向創新型科技集團轉型的必由之路。

截止2020年,吉利汽車校園招聘員工10%來自旗下院校。種種數據都在證明,吉利的人才森林生態,正在蓬勃發展,長勢喜人。

公益吉利的示範效應

李書福認爲,教育應該要有底線思維和普惠心理。爲此,教育是公益事業,吉利在教育領域只有投入,沒有經濟回報,也不追求經濟回報。

在教育扶貧方面,吉利充分利用旗下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圍繞職業教育、硬件設施建設、師資培養、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資助等方面,制定了教育扶貧的完整體系,幫扶學生超過13000人次。

從作爲公辦高校“有益補充”到與公辦高校共同發展,以吉利學院爲代表的民辦高校,已成爲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教育有着天然的靈活機制、創新基因和競爭優勢,理應成爲推動我國教育體制創新發展的重要力。

吉利攪動了職教和高教領域的一池春水,帶來了新的方向。

有專家表示,吉利不唯利的模式有助於扭轉民辦高校此前的形象。而公立高校就業壓力大,壓力也傾向於轉嫁給老師,體制需要變革。在這一背景下,吉利的產學研一體化,向高端領域挺近的新聞,或將有助於攪活傳統的公立教育體制。

雖然吉利的人才森林已經枝繁葉茂,但在李書福看來,現在所做的一切還遠遠不夠。

“教育作爲命根子,作爲大國之間競爭的最終較量,現在所做的一切還遠遠不夠。我們中國的大學如何能夠崛起?如何形成自己的學術氛圍、學術能力?重大的科學領域能夠有重大的發現,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靠我們的老師們,也靠我們的各位同學能夠爭氣,能夠有這方面的理想。”

在李書福看來,吉利辦教育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情懷。24年來,吉利一直從市場需求出發,聚焦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打造民辦高等教育標杆。

寫在最後

24年,吉利在教育上的精心栽培,如今已經迎來豐收的果實。

作爲三亞市第一所本科大學,吉利三亞學院被評爲六星級民辦大學,連續六年躍居中國綜合類民辦大學排行榜第二位。今年3月,海南省教育部門印發工作要點,明確支持三亞學院與吉利控股集團開展特色產業學院建設。三亞學院即將建立碩士生授予點,學校轉爲三亞大學也已列入海南省“十四五”規劃。

顯然,在吉利這個廣袤的果園裡,李書福是一位“培育”高手,而吉利的人才果實,已經開花結果,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