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不負責任登山行爲 內政部研議納入使用者付費機制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提供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提供
近期多起山域事故凸顯民衆缺乏安全自負觀念,導致動用搜救資源,內政部已研提「國家公園入山管理及山域救援精進作爲」,並提報行政院召開跨部會協商,訂定相關規範與罰則等,以確保登山安全,也研議納入使用者付費機制,遏止不負責任的登山行爲。
根據內政部截至113年統計資料,違反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案件共195件,裁罰金額達新臺幣 201萬餘元,違反國家公園法登山相關案件共計781件,裁罰159萬8100元。
近期發生多起山域事故,許多都是因爲民衆輕忽天候變化、自身準備不足等缺乏安全自負觀念,甚至違反「國家公園法」及縣市登山活動或山域事故救援管理自治條例等相關規定。
內政部日前已責由國家公園署、消防署及空中勤務總隊研提「國家公園入山管理及山域救援精進作爲」,針對山林開放政策的精進,提升國人登山素養及對山林環境的認知,訂定相關規範與罰則。
由於登山活動、山域管理、山難救助權責及法規分別涉及教育部體育署、交通部觀光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內政部消防署、警政署、國家公園署、空中勤務總隊等。內政部國家公園署今年3月積極召開兩場「山域活動一致性規範研商會議」,邀集跨部會機關、登山社團及登山專家交換意見。
內政部指出,與會者皆認同應有全國一致性之山域活動管理規範,針對全國山域活動管理,如使用者付費機制、搜救勤務派遣、登山保險、違規裁罰、山域管理、登山活動規範、登山安全教育等議題,將提報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研商,以完善整體登山活動及山域管理機制。
內政部指出,國家公園署將持續強化入山入園管理服務措施,開發入園手機APP,功能包括推播最新天候資訊、步道地圖及報平安等,可即時推播園區氣候、地震避難資訊、投放登山安全教育知識圖卡,並定時自動回傳登山者座標至守護平臺,一旦發生事故可根據最近座標提升救援效率。
另外針對任意變更路線、違規紮營、個人行爲影響入園登山安全、耗費社會資源或其他情節重大者裁罰,並最重予以3年禁止入園申請,以落實「負責任登山」,降低山域意外事件發生。
內政部再次強調,山林開放是促進全民親近自然的重要政策,但「開放不等於放任」,全民都應以尊重自然、珍惜生命的態度從事負責任的山域活動。內政部也呼籲山友行前務必詳細規劃行程、評估安全風險、備妥裝備、詳實登錄入山資訊,並與留守人保持聯繫,共同打造負責任的優質登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