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IPO傳言未果,國內最火社區開始盈利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小紅書在2023年首次實現盈利。

知情人士稱,小紅書去年營收爲37億美元,較2022年的20億美元增長85%;淨利潤爲5億美元,與2022年的虧損2億美元相比實現扭虧爲盈。

據瞭解,小紅書的主要收入來源爲廣告業務,同時也在積極拓展電子商務領域。這一策略不僅爲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還爲衆多網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創收渠道,通過直播和短視頻銷售產品,實現了流量變現。

根據《金融時報》的計算,小紅書2023年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3.12億,同比增長20%,成爲去年中國增長最快的大型社交媒體平臺。

消息稱,儘管小紅書的業績強勁,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者表示,其未來方向仍不確定,沒有明確的首次公開募股路徑。"我對公司持樂觀態度,但缺乏通過 IPO明確退出是一個大問題。"該投資者表示。

事實上,上市一直是小紅書繞不開的話題。

2021年,小紅書曾兩度傳出上市消息,不過都被小紅書分別以"不予置評""暫無明確IPO計劃"給一一否認了。

2023年,小紅書又一次傳出了上市消息:或最快將於2024年下半年赴港上市。對此,小紅書迴應"暫無上市計劃"。

在一次次否認上市的過程中,小紅書還面臨着估值下滑的尷尬情形。

小紅書的最後一輪融資停留在2021年底,由淡馬錫和騰訊領投,阿里巴巴、天圖投資、元生資本跟投。融資完成後,小紅書的估值達到了200億美元。

私募股權數據提供商Altive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初以來,小紅書在私募市場的估值已從去年的200億美元降到100億至160億美元之間。

此外,消息人士透露,小紅書的主要投資者紅杉中國,曾於2022年10月份尋求以140億美元的估值出售股份。

對於任何一家尚未上市的公司而言,估值打折都不能算是一個好消息。

上市難產、估值下降,背後對應的現實問題是小紅書的商業化困境。

自2013年成立以來,小紅書一直困於社區氛圍和商業化的泥沼。由於擔心過度商業化會影響用戶體驗和破壞社區氛圍,小紅書在變現路徑上一直較爲謹慎。

內容社區商業化的主要模式並不多,一種是與生俱來的廣告,另一種是把流量轉化爲GMV的電商。

直到2022年,小紅書社區才第一次將自己的流量開放給電商業務,此時距離小紅書成立已經接近十年。

在高手如雲的電商江湖,小紅書不僅需要面對以淘寶、京東、拼多多爲代表的老牌玩家,還要面對抖音、快手等新秀的崛起。

2023年3月,小紅書原屬於社區部旗下的直播業務組,被提升爲獨立的一級部門;8月,小紅書整合了電商業務與直播業務,組建了全新的交易部,成爲與社區部、商業部平行的一級部門;2023年9月,小紅書旗下自營電商平臺"福利社"發佈用戶告別信,宣佈將於10月16日停止運營,商品停止銷售,並於11月16日正式關閉店鋪。

告別自營電商後,在電商賽道多次探索的小紅書,找到了最適合自身的切入口——買手電商。

在2023年8月的買手大會上,小紅書COO柯南指出:"個體是小紅書最有活力的電商力量。"過去一年半時間,平臺上的買手和主理人規模增長27倍,動銷商家數增長10倍,購買用戶數增長12倍。

發力買手電商也並不代表小紅書直播電商找到了可以複製的成功路徑,但"買手製"確實更適合小紅書的社區電商的屬性,"買手"意味着小紅書終於在電商混戰的當下,摸出了一條路子,不過在存量競爭之下,小紅書是否真能完成商業化轉型仍有待觀察。

英國《金融時報》也指出,該公司(小紅書)仍難以將其服務商業化,因爲用戶會使用該應用找到產品提示,然後再轉向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和天貓進行購買。對此,小紅書沒有迴應置評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