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7個月,科創板再受理未盈利企業IPO申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時隔17個月後,科創板再度受理未盈利企業的IPO申請。

11月29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西安奕材”)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這是“科創板八條”發佈以來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業,也是科創板今年以來第四家IPO企業。

招股書顯示,西安奕材是中國大陸最大的12英寸硅片廠商,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產能全球佔比爲 7%,2023年月均出貨量全球佔比4%。

硅片是芯片製造的“地基”,根據SEMI統計,12英寸硅片是目前業界最主流規格的硅片,貢獻了2023年全球所有規格硅片出貨面積的70%以上。

西安奕材的產品廣泛應用NANDFlash/DRAM/Nor Flash 等存儲芯片、CPU/GPU/手機 SOC/嵌入式 MCU 等邏輯芯片、電源管理、顯示驅動、CIS 等多個品類芯片製造,最終應用於智能 手機、個人電腦、數據中心、物聯網、智能汽車等終端產品。

此次 IPO,西安奕材擬募資規模爲49億元。保薦機構是中信證券,會計師事務所爲畢馬威華振。

預計2026年或2027年盈利

此次科創板 IPO,西安奕材選擇的是科創板第四條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30 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 3 億元”。

2021 年至 2023 年及 2024 年 1-9 月,西安奕材營業收入分別爲2.08 億元、10.55 億元、 14.74 億元和14.34 億元,淨利潤爲-5.21 億元、-5.33 億元、-6.83 億元和-5.89 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爲-3.48 億元、-4.16 億元、-6.92 億元和-6.06 億元。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合併報表及母公司未分配利潤分別爲-17.79 億元和-4.68 億元,存在未彌補虧損。

對於公司尚未盈利的原因,西安奕材認爲主要有三點,一是12英寸硅片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單位產能投資強度大,僅次於晶圓廠;二是產能爬坡帶來的階段性產銷量不足導致生產成本高以及針對核心技術和產品工藝的前期剛性研發投入影響公司短 期盈利能力;三是12 英寸硅片下游行業集中度高,行業認證條件更苛刻、產品要求更高端,疊加複雜的國際環境公司對全球戰略級客戶提升收入規模,尤其是高端產品放量所需的週期更長,進一 步增加盈利難度。

公司管理層根據產能建設及投放、技術研發、客 戶驗證和銷售計劃,預計西安奕材2026年或2027年可實現合併報表盈利。

分產品來看,西安奕材12 英寸硅片根據用途可分爲正片和測試片,正片又可進一步細分爲拋光片和外延片。

其中,測試片方面,公司已經爲全球晶圓廠的主力供應商之一,量產供應國內幾乎所有晶圓廠商,2023年測試片營業收入爲7.27億元,佔總營收比例接近 50%,其中,高端測試片營業收入爲3.08 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爲21.13%。

拋光片是公司第二大產品,2023 年營收6.47 億元,佔比44.32%,其拋光片主要用於 DRAM、NAND Flash 等存儲芯片製造,爲國內主流存儲 IDM 廠商的全球硅片供應商中採購佔 比第一或第二大的戰略級供應商,美光科技和日本鎧俠等全球戰略級客戶先進製程存儲芯片所用拋光片已開始批量供貨,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全球戰略級存儲芯片客戶正在驗證導入。

報告期內,西安奕材累計研發投入超過6億元,2021 年至 2023 年及 2024 年1-9 月,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爲1.03 億元、1.46 億元、1.71 億元和1.85 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爲49.41%、13.84%、11.63%和12.88%。

此次 IPO,西安奕材擬募資49 億元,用於西安奕斯偉硅產業基地二期項目,該項目將有效擴充公司12英寸硅片產能規模,設計產能爲50萬片/月,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未盈利企業IPO審覈重啓

未盈利企業上市一直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2023年6月20日智翔金泰(688443.SH)上市後,採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申報的未盈利企業,IPO審覈進程接近暫停,期間大量公司撤回申請或批文失效。

在西安奕材之前,科創板受理的最後一批以標準四申報的未盈利企業有長光辰芯、華羿微電,受理日期均爲2023年6月30日。目前,華羿微電已經撤回申請,長光辰芯在2023年7月27日接受首輪問詢後審覈“卡殼”,目前因財報更新中止審覈。

業內人士表示,西安奕材IPO申報獲受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支持新質生產力,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的制度包容性。

今年4月,新“國九條”出臺,證監會及三大交易所紛紛修訂上市審覈規則,政策環境逐漸明朗。

作爲新“國九條”的配套措施,《中國證監會關於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與《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簡稱“科八條”)都將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作爲重要的舉措,爲具有典型新質生產力未盈利的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提供了更爲包容和支持的政策環境。

“科八條”強調,要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着眼於增強持續經營能力,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

今年7月,21 世紀經濟報道刊發的《科創板制度包容性改革突破,優質未盈利企業上市迎希望曙光》一文也明確指出,“科八條”重申“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或預示着未盈利企業IPO審覈將很快重啓。

目前這一結論已得到驗證。

事實上,從過往經驗來看,科創板上市的未盈利經營情況整體良好。Wind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澤璟製藥作爲A股首家未盈利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後,截至目前,已有55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總市值合計1.05萬億元,其中20家採用的是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

根據最新的2023年財報,54家企業中有14家公司淨利潤爲正值,49家企業營業總收入過億元,其中19家企業營業總收入超過10億元。

近年來,不少企業已經陸續摘掉代表“U”的虧損標誌,其中,國內晶圓代工龍頭、首家兩地上市紅籌企業中芯國際爲科創板首家摘“U”企業,公司通過A股IPO募集資金淨額達到525億元,資本助力下產能擴充帶動業績增長,於2020年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扭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