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賣座 陸引英雄惡棍爭議

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劇照。(華納兄弟提供)

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劇照。(華納兄弟提供)

緬甸背棄國軍、自己落跑的英軍將領哈羅德‧亞歷山大。(取自維基百科

1942年中國遠征軍松山出征緬甸。(本報系資料照片

9/6單日票房前五名電影排名

北美票房亮眼的電影《敦刻爾克》(臺灣譯《敦克爾克大行動》)9月1日起在大陸上映,但卻遭到部分大陸網民的抵制,理由是《敦刻爾克》的主角哈羅德‧亞歷山大(Harold Rupert Leofric George Alexander)曾在二戰緬甸戰場上拋棄救援英軍的中國遠征軍,造成數萬中國軍人死亡。

即便如此,上映6天來,《敦刻爾克》單日票房1千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票房佔比40.31%,高居首位,遠遠超過之前熱映的大陸國產片戰狼2》;《敦刻爾克》的總票房目前也突破2.4億元。

撤退不符中國價值觀

英國《每日電訊報》注意到大陸網民對《敦》所產生民族主義情緒報導指出,中國出現了呼籲抵制英國戰爭影片《敦刻爾克》的聲音;一些批評人士對影片進行了猛烈抨擊,他們表示一場「狼狽的撤退」不符合「中國價值觀」;本片受抨擊的原因不只是它刻畫了一場「非中國式」的撤退,還有它美化了亞歷山大將軍;指揮1940年「敦克爾克奇蹟」的亞歷山大將軍在英國被視爲戰爭英雄,但在中國卻受到一些人鄙視,他們認爲他曾導致數以千計的中國士兵死亡。

大陸知名雜誌新週刊》比較《敦刻爾克》與《戰狼2》後指出,《戰》是一部充滿愛國情懷動作影片,裡面的中國英雄在炮火連天的戰場透過激烈格鬥最終擊敗西方惡棍;《戰》從裡到外都是一場凱旋,而《敦》描述的是一場災難般的大撤退,與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不太相同,票房恐怕也高不到哪裡去。

而在大陸網站上,有許多跟帖呼籲抵制《敦》片,有評論說亞歷山大將軍的成功是「建立在中國遠征軍的鮮血骸骨上的」;不過,也有影評認爲,《敦》從個人角度看待一個歷史事件,有人文關懷味道,大陸觀衆可以試着去體會

單日票房超越戰狼2

即使網民呼籲抵制,但《敦》片上映6天來,票房表現不錯,總票房已突破2.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