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以「人權」包裝「臺獨」 徒勞無功

旺報》針對「臺灣守護民主平臺」提出的《自由人宣言》,發表〈行不通的兩岸人權總路線社評,「臺灣守護民主平臺」會長徐偉羣提出辯駁,強調「忽視人權的兩岸關係才行不通」。

「臺灣守護民主平臺」主張兩岸應該各自加強人權保障,兩個公民社會要積極展開人權交流,非常具有正當性,也是《旺報》一貫追求的目標,本報完全同意。但《宣言》卻不能掩飾其「人權」包裝「主權」、企圖挑動臺灣和大陸衝突本質

《自由人宣言》前言強調,「在中國人權狀況尚未徹底改善、政治體制尚未民主化之前,雙方不應進行任何具有政治意涵協商。」然而,兩岸關係是在互信的基礎上進行協商交流,邁向逐漸融合過程,要求等到大陸「人權徹底改善、政治體制民主化」才進行協商,兩岸永遠不會有達成共識的一天。兩岸自2008年開始實現大三通民間社會展開緊密交流,並簽署18項協議、建立金融合作關係,是在「九二共識」互信基礎上,同意擱置爭議、進入相互磨合的過程,如果硬要用自己的所謂「普世價值」強加於人,就是自絕於人。

最明顯的例子美國,以自己的人權標準要求中國接受,造成意識形態嚴重的衝突,如果談人權的目的是製造衝突,美國是成功的範例。《旺報》支持人權理念,但「臺灣守護民主平臺」企圖使用美式手段實現人權,將徒勞無功。我們認爲應該透過接觸、溝通、整合的方法,慢慢與大陸去異存同,相互融合,實現人權理念。

《宣言》中透露其立場,「臺灣的主權與中華民國體制在客觀上存在着分歧。臺灣目前的國號是中華民國,但臺灣人民憲政實踐與中華民國體制及憲法,實際上有着對抗而又共存,妥協而又分裂的關係。」這是典型臺獨的主張,既認爲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不願意承認中華民國的憲法。這些內容促使《旺報》認定《宣言》充滿傲慢與虛僞、製造兩岸人民對立、拒絕開啓兩岸人民平等溝通與和解之路。

「臺灣守護民主平臺」的《宣言》本質是以「人權」包裝「臺獨」,不僅無法推動兩岸交流,更不可能「彼此伸出友誼之手,發展相互承認與尊重的友誼關係。」《旺報》認爲其充滿對立性,是不可行的空談理論,並非無的放矢。

兩岸價值觀不同,兩岸要和平發展,決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不論是主權價值或人權價值,都必須在「一中」或是「兄弟框架下才有融合的可能。《宣言》充滿臺獨理想色彩,卻一點也不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