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總合治水建設 提升防洪韌性

新北市中和區壽德公園滯洪池。圖/國土署提供

近年全球氣候變遷影響,都市防洪日益嚴峻,爲因應都市地區治水問題,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逐步推動「都市總合治水」建設,採取工程及非工程措施雙管齊下,以前瞻預算補助各縣市政府建設滯洪池設施,達治水、親水、生態等多元功能,大幅提升防洪韌性。

全球都面臨極端氣候挑戰,臺灣由北到南各地皆面臨不同考驗,今年上半南臺灣才面臨旱象挑戰,實施分階段限水措施;不料,8月臺南、高雄卻被洪災擾亂,多處淹水,氾濫成災,引發民怨載道,真是上、下半年兩個極端景象。

國土署表示,經統計臺灣總體降雨日數逐年下降,降雨強度卻逐漸上升,呈現豐枯不均、旱澇頻繁的趨勢。有鑑於此,都市防洪日益嚴峻,爲因應都市地區治水問題,國土署逐步推動「都市總合治水」,近十餘年治水工程已改進爲以系統爲主,同時須兼顧工程、管理及環境營造整體營造模式,在兼顧提高防洪保護標準的同時,相關界面銜接、排水系統整合、跨區連結等,更是治水關注的焦點。

官員說,傳統雨水下水道規劃治理是以都市計劃區爲區域切分原則,但因受限於計劃範疇劃定關係,無法配合系統性治理及整合。但都市總合治水是建構在跨域防洪操作、重要設施保全、導入科技運用及法規調適管理等方式,協助各地方政府提升都市防洪保護能力,並開創友善水環境空間,降低都市熱島效應的情形。

此外,面對極端氣候,近年臺灣地區短延時強降雨事件發生機率已顯著提升,既有都市地區排水系統面對超逾設計標準的雨彈襲擊,常導致積淹水事件頻傳。爲因應氣候衝擊,國土署也積極辦理都市地區排水改善工程,並以工程及非工程措施雙管齊下,同步提升都市防洪韌性及預警能力。

另,國土署以前瞻基礎建設計劃預算,補助各縣市政府改善雨水下水道系統及建設滯洪池設施。官員表示,滯洪池設施可以提升都市滯洪空間外,同時也期盼兼具綠地、生態、休憩等功能。

其中,新北市中和區壽德公園即爲改善區域短延時強降雨積淹水現象,而進行公園優化並賦予其防洪作用的案例之一。官員指出,完工後壽德公園最高可容納1萬2,340噸滯洪量,大幅降低下游約85公頃範圍的積淹水風險。

此外,桃園市爲改善局部區域至鶯歌系統交流道易淹水問題,將原63號埤塘改建爲兼具生態及防災功能的大湳滯洪池,並設置管理中心、河岸公園及環池步道,大湳滯洪池工程預計在民國112年完工,完工後滯洪量可達15萬立方公尺,有助於區域淹水情況改善,達到治水、親水,並增加碳匯減少溫室氣體,可說達一舉數得之效益。

國土署表示,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執行至今,已完成全國雨水下水道系統檢討規劃面積達8.9萬公頃、增加都市地區滯洪量體約31.38萬立方公尺,並改善都市排水路約66.86公里,有效梳理都市排水脈絡及打開容洪肚量,成效深獲當地民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