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憨兒踏入社會職場比率低 庇護工場似乎已成終身職場

小婷(女)在喜憨兒創作料理餐廳學習禮盒包裝。(喜憨兒基金會提供/林雅惠高雄傳真)

小婷達到轉銜的標準,在就服員協助下,順利進入文具公司擔任撿貨員。(喜憨兒基金會提供/林雅惠高雄傳真)

政府成立的庇護工場或商店,初心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在一個被保護的環境工作,持續精進自己的技能,未來回歸社區與社會,不過根據勞動部資料顯示,全臺憨兒轉銜職場比率不到2%,其中南部最多庇護工場的喜憨兒基金會坦承,憨兒們多數喜歡待在舒適圈,庇護工場似乎已成爲憨兒的終身職場。

喜憨兒基金會表示,以2022年爲例,喜憨兒創作料理餐廳僱用憨兒人數爲18人,就服員針對工作技能純熟且有外出就業意願的庇護員工率先進行轉銜,不過憨兒們幾乎不願意迴歸社會職場,陸續有3人轉銜成功,都是個案有特殊理由,必須勇敢踏上社會競爭職場。

轉銜出去的個案之一小婷(化名),在家中 排行老大的她,現與祖母及姑姑一同生活,她深知家中經濟需要她工作,且意識到祖母及姑姑總有一天會老去離開,所以她勇敢獨立,期盼自己有份穩定收入,經過1年半的打拼,小婷達到轉銜的標準,在就服員協助下,順利進入文具公司擔任撿貨員。

喜憨兒基金會表示,喜憨兒創作料理吃到飽餐廳在高雄文山特區的文濱路上,是一家庇護商店,開店至今已經13年了,餐廳內7成是憨兒庇護員工在服務,像是帶位、送餐、烹煮、做壽司等等。

小溱是輕度的智能障礙者,在餐廳的熱食區負責料理的工作,初期在面對燒烤串類及魚類食材時,無法判斷是否熟透,爾偶還有烤焦的狀況,經店長教導烘烤技巧並提供檢視步驟,魚身先烤到按壓乾燥不出水後,再烤到表面金黃即可,就服員再給予口語提醒及圖卡教學讓其練習,小溱因此進步很快,練就出紮實的烤工,期待小溱積累更多成功經驗,自信面對未來轉銜就業的挑戰。

喜憨兒基金會表示,不是所有庇護員工都有意願出去一般職場工作,且待得愈久的庇護員工相對更不想外出工作,傾向待在舒適圈,此外,多數憨兒家長希望自己孩子留在庇護工場,認爲「金錢不是最重要、孩子健康穩定生活就好」,因此庇護工場憨兒容易出現一待下就不走的現象。

心路基金會一家工場主任方民安表示,一家工場成立已20年,目前有1/3以上多重障礙的憨兒待在該處超過10年以上,且待的越久越不想離開舒適圈,最關鍵因素是家長不願憨兒邁入社會上工作。

方民安說,許多憨兒擔心踏入社會職場工作不適應,但他希望大家能多鼓勵憨兒,因爲即便是一時無法適應社會職場模式,還是可以重返庇護工場,他希望家長重建觀念,鼓勵憨兒們踏入社會職場,能夠真正迴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