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後莊埤水環境再造 雲林縣行政區親水公園誕生中

斗六市「後莊埤滯洪排水設施環境改善計劃」,目前積極進行中,已有親水公園雛型,預計明年3月完工。(周麗蘭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右6)今在斗六市長林聖爵(右5)、縣議員林嶽璋、龍潭裡長關紋舜等人陪同下視察進度。(周麗蘭攝)

斗六市龍潭裡馬蹄狀的「後莊埤」,原本是養豬戶廢水以及社區生活污水排放處,雲林縣府爭取水利署「後莊埤滯洪排水設施環境改善計劃」,目前積極進行中,縣長張麗善今(1日)視察進度,已有親水公園雛型,預計明年3月完工。

「後莊埤」是斗六市芭蕉溪的集水區,位於雲林科技大學附近,前雲林農田水利會設置水閘門,灌溉區域廣達360公頃,可惜近年變成廢水排放處,長期雜草叢生、孳生蚊蟲。

雲林縣府爲改善及整治爲滯洪池,爭取水利署後莊埤滯洪排水設施環境改善計劃獲同意,透過河川的線性空間連結民衆生活空間,進行水環境再造,覆育河川生態環,整治河道人行空間,轉型爲親水公園兼生態綠廊。

縣長張麗善今在斗六市長林聖爵、縣議員林嶽璋、龍潭裡長關紋舜等人陪同下視察進度。縣府水利處人員簡報指出,本案與公民團體辦理數場說明會、討論會、會勘,也與民衆當面多次說明達成共識,進行後續設計方案,今年2月開工,預計明年3月完工。

張麗善表示,第一期經費將近4000多萬闢設滯洪池,水利處用心規畫下,芭蕉溪的水源將會有分流,她很滿意目前進度,未來後莊埤將成爲具有防洪治水的功能的休閒空間,她希望增加更多遊憩設施。

張麗善說,後莊埤對面就是縣府文觀處的表演廳,日後縣府城鄉發展處也會參與規畫,使後莊埤廊道與文觀處串聯,再延伸至附近膨鼠公園,變成適合遊憩、觀光休閒的好去處,縣府的行政區變得更可親。

水利處表示,本案將分一、二、三期打造兼具蓄洪、灌溉的生態保育自然空間,第一期重現基地生態,設置人行空間;第二期設置兒童遊戲設施,增加親子共融空間;第三期設置散步道、景觀橋、護岸的串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