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炎山大師傳絕活 傳統石雕工藝有傳人

董炎山藝師今年開辦傳統石雕傳習課,5月15日至7月17日將舉辦師生聯展。(周志明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此次參加石雕藝師董炎山傳習課學員,多數是首次創作廟宇傳統花紋石雕。(劉秀芬攝)

董炎山的八駿馬石雕,栩栩如生。(劉秀芬攝)

董炎山在應元宮石雕作品,包括正殿前壁堵、龍柱、石獅。(劉秀芬攝)

董炎山28歲時就會3D雕法。(劉秀芬攝)

爲了推廣臺灣廟宇傳統石雕工藝,文化部邀請臺南市石雕工藝保存者董炎山藝師辦理傳統石雕傳習課程,5月15日起將於佳里應元宮旁的漳洲社區發展協會2樓展出師生聯展。董炎山說,希望政府繼續支持工藝傳承,他希望能把一身功夫都教出去。

董炎山1954年出生於臺南市東山區,15歲那年師承黃志華在碧軒寺當學徒學習石雕,21歲當完兵後開始嘗試做頭手,27歲開始自己承接廟宇石雕工程,28歲時到佳里應元宮與別人「對場」,應元宮石雕作品是董炎山代表作之一,自此也打開董炎山知名度。

1990年代,董炎山曾到大陸工作,督造石雕作品運至臺灣廟宇安裝,之後因擔憂臺灣廟宇石雕工藝可能會失傳,於是他毅然決然回臺灣開班授徒,在社區大學開課,學員想學哪種石雕,他都可以指導。

董炎山今年獲文化部藝文紓困計劃補助,開辦傳統石雕課程,從石材的認識、石雕的材料與工具等基本功教起,希望教學員臺灣傳統寺廟石雕,推廣傳統石雕工藝,也希望藉成果展展示臺灣傳統石雕之美,吸引更多民衆來學此工藝技術。

近年來臺灣廟宇石雕多來自大陸自動化機械雕刻的產品,臺灣廟宇石雕工藝在傳承上已經出現斷層,傳統師承訓練的石匠幾乎年事已高,若不進行傳承,石雕工藝將失傳。

董炎山也說,這是他首次教傳統石雕,學員都學得很有興趣,覺得真正學到石雕技術。他也希望政府繼續支持舉辦課程,讓他可以教得更深入,把所有功夫都教出去。

「董炎山石藝薪傳師生聯展」將自5月15日至7月17日於佳里應元宮旁的漳洲社區發展協會2樓展出,參觀的民衆也不要錯過董炎山爲應元宮所做石雕作品,見證董炎山28歲就展現的3D的立體雕塑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