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21分鐘成功置換髖關節,數字醫學技術破題老年人“最後一次骨折”

老年人因骨質疏鬆的特性,一旦不慎摔跤或受其他外力作用,“最後一次骨折”就很容易找上門。如何快速、精準地幫助老人重新站立,這是一個老年臨牀醫學難題。近日,東莞常安醫院骨科團隊採用數字醫學技術,讓一名95歲的右股骨頸骨折患者次日便能下牀站立踱步。該案例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的肯定。

6月22日上午,張奶奶不慎摔倒,當即感到右側肢體襲來一陣劇烈的疼痛,無法站立和行走,右腿不能活動。家人趕緊把她送往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爲“右股骨頸骨折,骨折端明顯分離、成角移位”。張奶奶年事已高,除了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外,心肺功能也不好,還有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血肌酐升高、高尿酸血癥等症狀。這就意味着,老人的手術難度很高,風險很大。

據醫生介紹,老年髖部或股骨骨折患者如若不進行手術治療,老人需要長期臥牀,其中約50%的人需要輔助才能步行,約25%的人需要長期護理,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併發症往往會導致患者死亡,一年內的死亡率甚至高達20%-30%。

東莞常安醫院骨科團隊認爲,張奶奶的病情符合“快速康復”手術條件,在與家屬充分溝通的情況下,立即制定手術及治療方案。在檢查期間,團隊通過對CT三維模型的重建,根據骨折部位的解剖結構和骨折類型,確定了手術入路和術式,同時兼顧預後和康復,對手術過程進行了虛擬演練。

隨後,由東莞常安醫院副院長任紹東主刀,在全院相關科室的通力高效合作下,僅用21分鐘便順利完成髖關節置換手術。張奶奶在術後第二天便能下牀,第三天達到了出院指徵。任紹東說:“爲確保老人順利迴歸家庭生活,我們的老年骨病快速康復團隊計劃在張奶奶出院兩週後開展上門隨訪,拆除患肢傷口的縫線,並根據老人的具體恢復情況,提供個性化功能恢復指導。”

採用數字醫學技術,能給手術先打個草稿,預先進行演練,實現“該切的不留,該留的不切”的精準醫學理念。據東莞常安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建院初期,該院就將科學建院、科研興院和科技強院作爲目標,與我國臨牀解剖學創始人、中國數字人和數字醫學倡導者鍾世鎮院士合作,建立了鍾世鎮院士常安醫院工作站,採用數字醫學技術提高醫療水平,爲疑難手術的開展鋪平了道路。

6月27日上午,東莞常安醫院院長尹創鑄帶領名譽院長韓臨曉、副院長任紹東等一行,向鍾世鎮介紹了張奶奶的病例,並演示了重建的術前術後的影像對比,得到了鍾世鎮的充分肯定。

據悉,東莞常安醫院自成立鍾世鎮院士常安醫院工作站以來,數字醫學的“產學研用”不斷深入發展,充分賦能臨牀應用、科研、學術交流、學科建設,創新數字外科新質生產力,夯實醫療技術的高質量發展。

文、圖 記者 文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