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流”競秀車展的風標意義

儘管落幕已近一週,但2024北京車展的餘溫依然灼燒着汽車業的神經。在這一被認爲“史上首次”人的熱度高過車的熱度的車展上,展現出來的變化對汽車業的意義值得深度解析。

過去對於車展這種形式一直頗有爭議:汽車本是“動”的,但車展只能展示汽車“靜”的一面。因此在車展百年曆史長河中,“出圈”的都是產品外形出衆,或是展臺別出心裁的品牌。在“香車美女”式固定思維下,車模、舞臺秀一度成爲車企在車展上比拼的焦點,甚至曾經流於低俗。而在這次北京車展上,“美則美矣”的車模已經趨於邊緣化,甚至被吐槽“AI感太強”,鏡頭對準的大多是專業的汽車博主,短視頻這種能夠動態展示汽車的方式成爲主流,不僅是看靜態的美,而是切實感受新的汽車時代科技凝聚的美,爲汽車注入強烈的時代感,這種由“靜”到“動”的變化可謂開啓了國際大型車展的新篇章。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來自車展特有的“皮尺部”,這些拿着皮尺和筆記本專注於測量展車的特殊觀衆被認爲來自車企“對家”。這次北京車展上,不少被拍到的這類觀衆都是外國友人,被網友調侃爲“海外皮尺部”,還有不少國際車企高管在參觀中國新能源汽車展臺時“面色凝重”,曾經制霸車展的海外豪車“人氣”也遠不如國內新能源“爆款”。海外網友紛紛表示“形勢已經逆轉了”“當年的大師成爲追隨者”。儘管幾乎所有參加此次北京車展的海外車企都拿出了新能源產品並放在展臺“C位”,但在智能化這一汽車業變革的下半場,很多海外車企還在“補課”。海外網站CleanTechnica的數據也佐證了這種由“外”到“內”的趨勢變化,全球新能源乘用車2月份銷量前十榜單中,除了榜首的比亞迪,中國車企還有上汽通用五菱、AITO問界、吉利和理想,而今年前兩個月的單款車型銷量前十名中就有8款車爲國產車型。

更爲重要的變化來自此次北京車展當之無愧的“頂流”——以雷軍、周鴻禕爲代表的衆多企業家由“幕後”站到“臺前”,讓車展從“產品爲王”“技術爲王”進入到“流量爲王”的新時代。“雷總沒造車之前,車展全是車模;雷總造車之後,車展全是CEO。”在這些網友調侃的段子背後,事實上是流量時代給汽車業帶來的深刻變革,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當短視頻營銷成爲可能,這些站在科技前沿地帶、有發現趨勢能力的大咖,這個時代讓他們的技術性、影響力發揮出來。當大咖們把自己的創新意識、對汽車的理解、對趨勢的研判以及流量光環注入汽車,也給汽車賦予了新的內涵、新的使命。作爲下一代移動智能終端,已經成爲業界共識的是,汽車正在成爲融匯各種先進技術的超級平臺,而這一次則是將先進的營銷理念加註在這個平臺之上。當流量大咖們爲這一波汽車技術革命吶喊助威,當汽車業聚集了更多的技術高手、創新高手、營銷高手,凝聚各種時代創新的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平臺更大、速度更快、融合能力更強的新時代。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