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農場/小砂糖橘殿下與兩岸交流新可能

2024一開年,兩岸同步關心的新聞議題是「小砂糖橘殿下」。相關的新聞不僅在兩岸引起廣泛討論,也帶來思考兩岸人民交流的新點子。

「小砂糖橘殿下」指的是11位廣西南寧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三位老師帶領下,一起到中國最北的城市漠河遊學。小朋友穿着橘色的羽絨服和帽子,引起網友的關注,被戲稱爲「小砂糖橘殿下」。這些孩子除了在哈爾濱受到熱烈歡迎,也成爲網紅,在旅途中得到許多幫助,受到數百萬網友的緊密關注。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哈爾濱在「小砂糖橘殿下」的護持下,2024年元旦假期創造旅遊營收的新高峰,總收入超過300億臺幣。

「小砂糖橘殿下」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教育議題。事實上,這樣讓孩子走出學校圍牆的教與學,在臺灣行之有年。從1990年起推動自學方案之後,就出現各種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期減輕升學壓力,促進教學正常化和成績評量方式多元化,讓學生更能獲得全人教育。

像臺灣的某些「自學團」長年來一直進行着很特別的教育方式。自學團的學生都是選擇自學方案的孩子,自學團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也與一般體制小學不同,師生常常一起討論想學什麼和該怎麼學。比如夏天到了海邊學衝浪,除了學習運動技能也可以學習很多事,從瞭解地方的歷史人文故事開始,探索海洋生態與環保議題。

學衝浪的過程中,孩子也開始理解到謀生這件事的辛苦,於是開始在課餘時間去賣便當和飲料,賺到的錢就用來付房租餐費和請衝浪教練,大家一起賺一起用。這樣的生活也開啓一種新的教育和學習,讓便當生意成一門課程。孩子也很自然地去接觸營養學、生產管理與行銷工作,買菜、煮菜、畫海報、騎腳踏車送便當,在老師的引導下,都成了生活化的學習。

面對少子化的未來,兩岸都將面對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做爲先行者,臺灣顯然可以提供許多經驗給中國。如果兩岸的孩子能從童年就開始有交流的機會,對彼此的未來怎麼看都是件好事。

臺灣在1987年解嚴後開放兩岸探親,兩岸關係逐漸緩和,民間交流也逐漸恢復。1990年代起,臺灣本土化運動興起,統獨問題成爲兩岸政府和民衆之間的敏感議題。然而雙方關係一直髮展到今天,兩岸貿易總額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臺灣出超300億美元以上,對大陸出口佔出口總額比重爲25.3%。這些官方的統計數字都說明兩岸交流的重要,相信兩岸人民都渴望彼此的未來更加繁榮。兩岸交流活動如果能由人民主導,是否將爲兩岸關係帶來嶄新的契機呢?

過去30多年的交流已經證明互利雙贏是雙方人民的期待。讓人民主導雙方的交流,將帶來更多和平與繁榮。兩岸共好也是世界共好,這樣的期望成爲新時代兩岸共同經營未來的指引。

「小砂糖橘殿下」的故事不僅是教育的創新,更可以是人民自主交流的觸發點。讓孩子做爲兩岸交流的新起點,也是爲彼此的未來的關係更好的投資。

期望由人民主導的兩岸新關係,爲雙方的未來帶來和平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