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莆田這位女村官有一套“密碼”

五月的莆田,氣候宜人。“五一”假期期間,到荔城區西天尾鎮林山村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感受南少林禪武文化、採摘特色瓜果蔬菜……

如今的林山村,

處處生機勃勃。

作爲該村黨支部書記、

村委會主任的林燕和

尤爲自豪。

情繫家鄉 勇擔重任

林山村是西天尾鎮北部的山區村,

也是革命老區村,

地域面積14.1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520米,

風光旖旎,氣候獨特。

林燕和是土生土長的林山村人。

大學畢業後,

她同其他同窗一樣,

去了繁華的大都市奮鬥。

多姿多彩的都市生活

沒有讓她迷失自我,

回鄉的想法 始終在林燕和的腦海裡

無法散去。

林山村村貌 東南網記者吳炳端 攝

“很多人問我‘爲什麼要回來?’原因很簡單,我從小在這裡長大,喜歡村裡的每一處風景。外出求學後,每次回到村裡,我都感覺充實、踏實,整個人心曠神怡。”林燕和滿臉驕傲地說,她的家鄉山清水秀,自己想用上學學到的和在大城市累積的經驗助力家鄉建設,吸引更多人來林山村觀光旅遊、投資興業。

2009年,

林燕和帶着幼小的女兒

回到家鄉。

“特別感謝我的家人,

全力支持我的每一個決定。”

說起當年返鄉時家人的態度,

林燕和說,

不同於別的家庭,

她的父母覺得紮根鄉村很有意義,

“父母常說‘總要有年輕人留下來 ,

村裡纔有傳承和發展’。”

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林燕和的返鄉步伐更加堅定了,還成爲了林山村黨支部組織委員。她愛崗敬業、盡心服務,得到村民們的點贊。一件件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卻溫暖着人心。2021年,林燕和當選林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成立合作社 生態農業結碩果

日前,

記者走進林山村的蔬菜種植基地,

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村民們忙碌地採收着大白菜,

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村民們採收大白菜 東南網記者吳炳端 攝

“今年,我種了12畝大白菜,產量超6萬斤,3個月的種植週期便可帶來6萬元的經濟效益。”種植戶黃先生表示,參加合作社、種植大白菜後不僅增加了收入,還能帶動周邊30多名村民就業,來這幫忙的村民每天能賺120元,掙錢的同時也方便大家照顧家中事務。

黃先生說到的合作社,正是在林燕和的牽頭下成立的。“農村要發展,利用好腳下的土地纔是出路。林山村海拔較高,空氣、水質優良,土壤無污染,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得天獨厚,銷路也不用愁。”林燕和說。

林燕和與村民一起採茶 受訪者供圖

然而,發展生態農業的初期,艱辛遠比想象得更多。林燕和說:“開始時,村民們普遍保留着‘農業只能靠天吃飯’的老觀念,如何讓鄉親們信服並跟着我們幹,是村幹部最先面對的難題。”

爲了改變土地“無人種、不願種、種不好”的情況,林燕和和其他幾名村幹部流轉了幾十畝農田,帶頭成立了一個合作社,挨家挨戶動員村民入社。

“我們考慮了村民們的顧慮,將合作社依託給蔬菜公司一同經營,讓不少村民有了安全感,種出的菜也不怕沒有銷路。另一方面,村裡還聘請了種植專家,爲農戶們提供果蔬種植技術培訓服務,之前沒種植經驗的村民也可以比較快地上手。”林燕和表示。

功夫不負有心人,

合作社 有了成果後,

更多村民主動報名加入,

共同解鎖“致富密碼”。

近年來,林山村因地制宜,新種植100多畝油茶、200多畝無公害禪茶、500多畝紅豆杉和桂花等苗木,擴大黃花菜種植300多畝,每年可爲村民增收500多萬元。2023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48萬元,實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雙贏”。

深挖特色資源 文旅融合繪新景

林中觀鳥、登山望遠、良田美景……

時下,

生態旅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憑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

林山村吸引衆多遊客

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林山村的油菜花田 東南網記者吳炳端 攝

林燕和深知,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金飯碗”。近幾年,林山村經過整治、發展,生態得到較好恢復。昔日的豬棚、鴨舍變成果林、菜園,金燦燦的油菜花競相開放,多年不見的飛禽又出沒於林間田野……

村裡將土地流轉作爲壯大集體經濟的主抓手,原本用於養殖或拋荒的300多畝零散山地,經過承包經營,現已成爲一個初具規模的生態採摘基地,先後成功試種了無花果、藍莓、小西紅柿、西番蓮、桑葚等30多種蔬果,並開展規模化種植、向遊客開放。

在林燕和的帶領下,

林山村還立足當地獨特的

南少林文化、禪武文化,

精心打造獨一無二的南少林文化名片,

將文旅經濟轉化爲

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據介紹,

林山村年接待遊客已超80萬人。

林燕和在特色農產品一條街與村民交談 東南網記者吳炳端 攝

“我們通過協助開展‘禪武之旅’青年夏令營和少年夏令營、禪修班、藝術講堂等活動,常態化舉辦南少林武術文化節,帶動林山村人氣進一步升溫。”林燕和表示,爲做活生態旅遊這篇文章,林山村還建成配套旅遊的特色農產品一條街,每年增加村集體年租金收入30萬元,讓產業在農產品的“出”與旅遊者的“進”之間產生關聯,把單一觀光遊逐步升級爲深度體驗遊,旅遊“購”文章也隨之做大。

如今,

林山村這個昔日的山區村、

老區貧困村

已煥然一新。

拆舊房、蓋新房,投入600多萬元資金完成道路硬化、燃氣、下水管道等配套設施建設,美麗清新的小區與南少林景區協調融合,被省政府定爲省級造福工程。林山村先後被評爲“荔城區文明村”“莆田市文明村”“莆田市第三批幸福家園試點村”“省級生態文化村”等。

心繫鄉村,逐夢田野。

作爲返鄉幹部,林燕和說,

她將繼續紮根美麗的林山村,

用奮鬥寫青春,以初心照夢想,

讓村民在鄉村振興中

收穫滿滿的成就感、幸福感。

東南網出品

總策劃:曾武華 許上福

策劃:王祥楠 林雯晶

監製:許上福

記者:金晶晶

視頻:吳炳端

責編:林瑤 李雅蘭 林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