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自救:密集關停頻道,挑戰纔剛剛開始

你有多久沒看電視了?

當你的注意力被短視頻平臺奪走,廣告收入也悄然從電視臺流出。

在互聯網的衝擊下,電視廣告收入從2013年的1119億元下滑至583億元。

廣電繫上市企業公佈的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半企業出現虧損。

爲了自救,電視臺開始密集關停頻道。

電視臺的轉型挑戰,纔剛剛開始。

今年8月10日零點起,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正式停播深圳電視臺公共頻道和娛樂頻道。

深圳電視臺停播公告

深圳電視臺的公共頻道、娛樂頻道創辦於1995年前後,迄今已有近30年的歷史。

歷史底蘊再深厚,也抵擋不住時代洪流滾滾向前。

在深圳電視臺之前,全國各地電視臺已經對旗下頻道下手了。

溫柔一點的,調整。

浙江廣電將影視娛樂頻道與教育科技頻道合併爲教科影視頻道。上海廣播電視臺將娛樂頻道和星尚頻道合併成了“都市頻道”,炫動卡通頻道和哈哈少兒頻道整合成“哈哈炫動衛視”。

山東廣播電視臺將影視頻道升級爲文旅頻道,專注報道文旅;湖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轉型爲愛晚頻道,服務老年羣體。

湯城市莫干山區廣播傳媒中心將文旅生活頻道、綜藝頻道整合更名爲文化旅遊生活·綜藝頻道。

湯城市莫干山區廣播傳媒中心公告

能調整說明還“有救”,更多的是“放棄治療”,一關了之。

大連廣播電視臺停播綜合影視頻道、少兒頻道。貴州廣播電視臺關停都市廣播和攝影頻道。

天津廣播電視臺一口氣關停了國際頻道、高清搏擊、時代風尚、時代美食、時代家居、時代出行等6個電視頻道。

有媒體統計發現,截至2023年末,我國至少有140個以上電視頻道關停或者合併到其他頻道當中,或者轉到線上。

2024年這一趨勢還在持續,已有20個電視頻道停播。

市級電視臺大幅削減頻道

在2020年以前,削減頻道的多以市級電視臺爲主。

進入2020年以後,省級電視臺也開始削減頻道。

這說明,連省級電視臺也扛不住了。

作爲電視臺播出內容的載體,頻道是電視臺向觀衆提供服務的關鍵途徑,也是電視臺的核心資產。

電視臺,爲什麼要削減頻道?

因爲日子不好過。

電視臺的收入,主要包括廣告收入、版權收入、付費訂閱、政府補貼等。

其中,廣告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巔峰時期,我國電視廣告收入規模超1000億元。

在互聯網的衝擊下,電視廣告收入逐漸萎縮,2023年只剩下583億元了。

電視廣告收入變化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衛視,2015年、2016年廣告收入連續突破100億元,隨後逐年下滑,現在估計只有40億元左右。

廣告收入下降的原因也很簡單,收視率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電視臺廣告收入最高的2013年,恰恰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元年”。

這一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正式邁入4G高速時代,移動應用層出不窮,開始與電視臺爭奪“國民總時間”。

同時,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各大視頻平臺也進入高速發展期,逐漸成爲人們觀看視頻內容的主要途徑。

特別是最近幾年,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崛起,老年人也沉迷於手機。

社交媒體管理平臺KAWO科握髮布的《2023銀髮經濟下的社交媒體營銷》白皮書顯示,60歲以上的網民中有80%平均每天會花1.5小時刷短視頻。

老年人都不看電視了,電視徹底丟掉了自己的最後一塊陣地。

在《誰殺死了電視?》一文中,正解局介紹過,電視機複雜的操作,讓自己陷入了年輕人不願看、老年人不會用的窘境。

電視花式作死,也給電視臺挖了一個大坑。

要知道,電視臺的電視節目,需要通過電視機這一中介,傳播給觀衆。

現在的電視機,操作複雜、廣告過多,直接勸退了很多用戶。

此外,電視機幾乎都自帶視頻播放平臺或可以按照視頻播放軟件,提供不少免費的影視劇。

電視機上的視頻播放平臺

這意味着,很多觀衆打開電視機,看的未必是電視臺的節目。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4年中國智能電視交互新趨勢報告》顯示,自2016年以來,我國電視機日均開機率經歷斷崖式下跌,由70%下降到2022年的不足30%。

電視機都不打開,電視臺的收視率自然要下跌了。

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電視臺收視率下跌,廣告收入下跌,沒有足夠的資金製作優質的節目或購買影視劇版權,電視臺節目質量下降,收視率繼續下跌,廣告收入繼續下跌……

廣電繫上市企業公佈的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

廣電繫上市企業公佈的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包括湖北廣電、貴廣網絡、廣西廣電在內的企業,不僅營收下降,經營也陷入虧損。

電視臺,不得不開始自救了。

電視臺的自救,主要思路是降本增效。

先看增效,就是要想方設法增加效益。

現在,很多地方電視臺都組建了廣電集團。

以江蘇廣電集團爲例,除了傳統廣播電視、影視製作業務外,還涉足投資業務和類金融業務,構建“三足鼎立”的產業經營格局。

旗下的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在深交所上市,院線排名江蘇第一、全國第六。

江蘇廣電旗下的幸福藍海影院

江蘇廣電還控股了江蘇省國際租賃公司,打造了麒麟·荔枝廣場、王家山·荔枝文創園、石湫·荔枝文旅等文化綜合體項目。

江蘇廣電集團的經營業務已經超出了傳統電視臺的範疇。

如果說,江蘇廣電在多元化經營上走出了一條新路,那麼,湖南廣電在擁抱互聯網上樹立了一個標杆。

2014年4月20日,湖南廣電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推出自建網絡視頻平臺“芒果TV”。

彼時,大部分電視臺都在向優酷、愛奇藝、樂視等視頻平臺售賣節目版權,以獲取不菲的版權收入。

湖南廣電卻清醒地認識到,電視臺將節目售賣給視頻平臺,短期看賺到了錢,長期看實則養虎爲患,將觀衆拱手讓給了視頻平臺。

湖南廣電推出“芒果TV”,便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優質的節目爲餌,將原有的電視機前的觀衆,吸引到自家的視頻平臺。

時至今日,芒果TV付費用戶規模已達6653萬,已經成爲湖南廣電的營收支柱。

湖南廣電旗下上市公司芒果超媒披露2023年度報告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6.28億,芒果TV的互聯網視頻業務實現營收106.14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72.56%。

芒果超媒營收構成

需要注意的是,在電視臺走下坡路之前,湖南衛視、江蘇衛視就是我國省級衛視的佼佼者。

他們實力雄厚、資源豐富,能夠支撐業務轉型。

就拿芒果TV來說,其成功亦是天時地利人和。

一方面,芒果TV推出之時,我國視頻平臺競爭格局未定,尚有可乘之機。

另一方面,湖南衛視優質內容IP多,品牌勢能大,並能狠下心來放棄眼前利益,只讓芒果TV獨播,以此拉動用戶增長。

像江蘇廣電、湖南廣電這樣的,畢竟是少數,並沒有那麼容易複製。

大部分電視臺也在拓展業務、推出移動客戶端,但都不溫不火。

最終,陷入傳統的廣告業務大幅下降,拓展的新興業務不見成效的窘境。

電視臺的轉型,並非易事。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即使電視臺轉型成功,還是要削減頻道。

無論是江蘇廣電多元化經營,還是湖南廣電擁抱互聯網,都是在原有的電視臺業務之外“求新求變”。

這些舉措,能夠增加電視臺的收入,卻無法有效提高電視臺的收視率。

當觀衆註定回不到電視機前,很多頻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特別是,很多電視臺“增效”無力,不得不大力“降本”。

收視率排名倒數的頻道,成了電視臺的“負資產”,必然被列入關停之列。

我們看到,現在電視臺調整關停的多是綜藝頻道、生活頻道、公共頻道、影視頻道。

長沙廣播電視臺關停頻道

這些頻道,雖然電視臺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製作節目,卻無法收穫理想的收視率和廣告收入,收益成本不匹配。

有人會說,電視臺具有公共屬性,不能簡單地核算成本收益。

這話沒錯,但是,現在地方政府都在過“緊日子”,已經無法像以前一樣大手筆補貼電視臺。

電視臺的某些頻道,收視率很低,工作人員在無效勞動,頻道在無效傳播,無法發揮相應的公共服務職能。

電視臺也要講究效益,應該削減無效支出,將好鋼用在刀刃上。

長遠看,我國電視臺頻道削減,乃至電視臺關停,也是一種必然趨勢。

我國實行的四級辦臺,即‌中央、‌省、地、‌縣四級辦電視,甚至部分經濟條件較發達的城鎮辦起了五級辦電視。

四級辦臺,激活了各地創辦廣播電視事業的積極性,最多時,我國電視頻道數量多達2萬多個。

弊端也顯而易見,導致重複建設、效益不高、資源浪費。

這其實是一種帶有行政色彩的辦臺思路。

放在以前,電視臺收視率高,還沒有互聯網,各家的電視臺在各自的地盤“割據一方”,經營得還不錯。

現在,互聯網全區域衝擊,電視臺收視率持續下滑,很多中小電視臺已經陷入了經營困境。

壓力,首先傳到了我國2000多家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

形勢逼人,電視臺不得不自救,削減頻道乃至停辦。

河池市宜州區廣播電視臺停辦

這也意味着,曾經光鮮亮麗的電視媒體人,職業前景也將充滿不確定。

在正解局看來,電視臺的收視率在下降,但視聽受衆沒有減少;受衆觀看視頻的平臺在改變,但觀看的需求沒有降低。

互聯網衝擊了電視臺,也爲電視臺和從業者創造了新的機會。

關鍵是,能否把握住?

挑戰,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