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頻傳 480萬戶老宅安全堪慮

全臺近247萬戶住宅免繳房屋稅,年增5.9萬件,以新北市27.5萬件最多。圖爲新北市板橋區的市容景觀。(黃世麒攝)

全國及六都逾30年老宅及房屋稅免稅案統計

臺灣人口老化,住宅也加速高齡化。依政府統計,全臺逾30年老宅高達483.3萬戶,其中有247萬案件因過於老舊,房屋現值未達課稅門檻,免繳房屋稅。學者與業者建議,臺灣地震頻傳,老屋安全堪慮,政府應增加危老都更的整體容積獎勵,拉高容積率上限,讓獎勵看得到也吃得到!

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贏得大選,尚未上任前,於當年3月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指出,新北市屋齡30、40年的房子有數十萬棟,最適合大規模都更,好比她在永和住處,「後面一大羣房子,我都覺得需要都更」,但是住戶無法獨力完成,應該從雙北做起,以國家政策投入資源,這是政府的責任。

蔡總統2016曾提 都更是政府責任

8年過去,蔡英文即將卸任,雙北依然是全臺高齡化房屋的前2名,老宅甚至老到不必繳房屋稅。財政部統計指出,2022年全臺有247萬戶住宅免繳房屋稅,1年增加5.9萬件,新北市約27.5萬件,1年就增約1.3萬戶,戶數與成長數均爲全臺第1,全臺房屋1年老過1年,即使臺中、臺南、高雄1年免繳房屋稅的住宅都超過21萬件。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免繳房屋稅須具備兩大要件。首先是「房屋評定現值低於課稅標準」,《房屋稅條例》以10萬元爲基準,授權地方政府可隨房屋標準單價的增減做調整,各縣市的免稅現值門檻有些微差異;其次是「房屋必須是住家」,非住家的店面、商廠辦,即使房屋現值低於課稅門檻,仍無法免稅。

老屋比重 今年將逾住宅總數一半

張旭嵐指出,房屋評定現值會因建物折舊而降低,國內房屋堪稱進入「超高齡社會」,屋齡逾30年危老標準的房屋超過480萬戶,且仍持續增加,低於課稅門檻的房屋越來越多;再來是近年部分縣市調高房屋稅免稅標準,符合免稅標準的房屋數量也會增加。

財政部爲防堵免稅屋成爲囤房漏洞,今年7月起實施「囤房稅2.0」,限縮低價免稅屋規範,自然人全國免稅屋限3戶、法人則不適用。

加速危老都更 應增加容積獎勵

臺灣地震頻傳,老宅數量快速增加,居住安全亟待改善。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30年以上老屋數量至2023年第2季有483.8萬戶,10年累計增加約128萬戶,若依此速度推算,2024年恐將突破500萬戶,老屋比重超過全臺住宅總數一半。

爲加速推動都更、危老改建,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提出三大建言,首先鼓勵協議合建,讓協議合建的土增稅減免與權利變換相同,以減少權利變換審議時間,其次《都更容積獎勵辦法》規範的容積「時程獎勵」應予延長,最後則是內政部計劃下半年推出的「預鑄獎勵」,因全國主要只有3家提供預鑄建材,產能不夠,應增加危老都更的整體容積獎勵,拉高上限,讓獎勵看得到也吃得到!

景文科大財務金融系教授學者章定煊示警,1990年代各地政府實施容積率之前,全臺掀起搶建潮,那批房子屋齡約莫30年,若要都更,比土地持分高的老舊公寓更困難,老屋安全的改善,政府亟需解決。章定煊建議,應就居住安全出問題的老宅,設定退場機制,同時因應老城區地價貴、房子老舊個案,建立機制,換居地價較便宜的新城區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