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出門踏青的年輕人,被中式夢核包圍了

四月的四,也是肆意的肆。

胭脂紅的梅花、象牙白的玉蘭、雪白的櫻花、淡紫的垂絲海棠、絳紫的紫荊、鵝黃的二月蘭、粉嫩的木瓜、胭紅的鬱金香、豔麗的虞美人、嫩綠的繡球莢蒾、銀白的雪柳、或紫或紅或黃的三色堇……肆意燦爛的花,給城市添上了浪漫的夢核濾鏡。

春日賞花,不是上到一定年紀纔會出現的中華血脈覺醒。這個季節,只要到緯度適中、溫婉如玉的江南走一遭,在杭州的西湖和靈隱寺、南京的雞鳴寺、蘇州的拙政園、揚州的瘦西湖、上海的顧村公園看過幾眼油畫般的奼紫嫣紅,記憶中必會留下一張張超現實級美學的底片。

△春花肆意綻放 。(圖/unsplash)

每年春天,我們都會服從本能,迴歸自然,正因如此,朋友圈中“指棠爲櫻”“桃冠李戴”的現象,也正值高發期。

以薔薇科爲例,常見的櫻花、海棠、梅花、桃花、杏花、李花、梨花,坊間被稱作“薔薇七姐妹”。

它們花期相近,花色趨同,樹幹與花型都極爲類似,再加上現代人工栽培與嫁接技術發展,花兒們親上加親,沒有福爾摩斯般的眼力,休想知道它們的身世。

△這是梅花還是櫻花? (圖/unsplash)

下面這份不完全的硬核賞花圖鑑,也許對你的破案有些許幫助。

硬核賞花第一步:認清花名

賞花、贊花、頌花之前,總得先知道自己賞的是什麼花,誇的是什麼花。

春日識花的難度較之其他季節更難,因爲春日的花卉以薔薇科植物爲主。薔薇科是一個大科,已知的就有3300多種,分佈在120多個不同的屬中,這還不包括大量未經過人類馴化的園藝品種。

“薔薇七姐妹”是春天裡薔薇科植物的代表,它們秉持着“貌不相似命不休”的口號,不“迷人眼”不甘心,七種不同的植物硬生生活成了同一副模樣。

△ 長花梗、成簇開放、花瓣瓣尖有缺口的爲櫻花。

聰明的網友也不甘示弱,發展出了大量花卉區分攻略:有根據花柱數量、花朵數量、花瓣形狀區分的,也有根據花期、花色、花梗長短判斷的,更有網友整理出數百頁文檔進行鑑別的。

然而,海量信息與五花八門的區分,讓人還未賞花,就先給整懵了。況且,如今的大多數植物都是人工栽培的,花卉的顏色、大小和數量並不固定,難以作爲區分標準。

桃花、梅花、海棠等花卉本就存在“跳枝”現象,同一株花有可能會產生兩種不同顏色的花朵 ,且顏色完全無規律可言,如此一來更難判斷了。

科學地來看,最簡單也最容易記住的區分方法,是觀察花梗的長短,再根據各個花卉的標誌性特徵做進一步區分。

每年首先登場的是短花梗或無花梗的梅花、杏花、桃花,它們的花朵貼着樹枝生長,大多姿態優雅,適合插花,花期也較長。

△ 七姐妹中最早開放的梅花。

梅花是薔薇姐妹中最勇敢的 ,冬日還未走遠,梅花就悄悄綻放了。江南地區,最早一月就能觀賞到豔麗孤傲的梅花了。所謂“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暗暗香氣是梅花區別於其他春花最大的特點。

雖說是梅,其實它屬於李亞科、杏屬,因此與杏花十分相似。杏花的顏色較之五顏六色的梅要單一得多,大多爲白色偏粉。杏花先花後葉,樹幹粗糙,最大的特點是“萼片反折”,通俗來講就是花瓣下的小葉子是彎折的。

桃花的特徵則是樹皮光滑 ,好似上了一層紅棕色油漆,有的還流出黏稠的桃膠。桃樹一般是先長葉後開花,花瓣略尖。

△含苞待放的桃花 。

桃花中數西湖邊的撒金碧桃最爲有名,碧波盪漾,紅粉間雜,好一幅詩情畫意。

桃花通常在三到四月份開放 ,而唯有白山桃較爲特殊,冬末春初就開,其花期太早以至於常常被人誤認爲梅花。

其次盛開的是長花梗的花,例如櫻花、海棠、梨花、李花,它們的特點就是花朵有較明顯的花柄。三者之間的區別在於雌蕊花柱的數量:櫻花和李花只有一根花柱,而海棠和梨花都不止一根。

先說一根花柱的櫻花和李花。

△ 櫻花。

按照開花時間,櫻花又分早、中、晚三類,按照花瓣數量可以分重瓣、單瓣。所有櫻花都有一個特點,即花瓣瓣尖上有明顯的缺口,藉此可以把極爲相似的櫻花與李花區別開來。

東京櫻花,又稱“染井吉野”,是最著名的櫻花品種之一 ,它的萼筒較細,略膨大且有毛,一般爲白色或淺粉色,先花後葉,一整樹的雪白,遠眺彷彿白日的永生煙花。

所謂“一花開完又一花”,梅花後是櫻花,櫻花後是桃花,桃花謝了,李花也就開了。李花是七姐妹中個子最小的一位,花朵嬌小,花梗細長,惹人憐愛。李花通常成簇開放,星星點點,適合遠觀。

△海棠 。(圖/unsplash)

海棠和梨花都是長花梗、多花柱,兩者的區別在於梨花的雄蕊花葯是紅色的,海棠則沒有紅花葯。

梨花“紅顏薄命” ,正因其花期短,只有一週,清明後便消殞人間了,因此賞梨花需要抓緊時間。也許是這份薄命註定了梨花悽美的底色,常有人用“梨花帶雨”來形容美人落淚,不僅外觀形象,也觸及了內在靈魂。

海棠是七姐妹中較爲羞澀一個 ,海棠的家族成員西府海棠、海棠花和垂絲海棠都有5個花柱,它們的花朵常常是下垂的,近看彷彿一個個害羞頷首的美人,因此也很好辨認。

△ 長花梗、多花柱、花朵下垂的垂絲海棠。

知道了“薔薇七姐妹”的區別,也不是萬全之策,賞花過程中還會被很多花名欺騙。例如美人梅不是梅,而是李亞科;榆葉梅也不是梅,而是桃亞科;貼梗海棠、木瓜海棠不是海棠,而屬於蘋果亞科。它們的共同點是,名字絕了,相貌更絕,主打一個有顏任性。

如果實在分不清,那也不妨礙用“太夢核了”爲理由和文案,繼續踏青、賞花、髮圈。

花朵,古代人的奢侈品

比小紅書網友更懂賞花浪漫的,是這些人。

人類學家傑克·古迪(Jack Goody) 犀利地指出,人類之所以喜歡花,是因爲鮮花具有“難以持久”和“需要付出代價才能獲得”兩個特點,而這兩個特點正好是奢侈品的屬性。

先秦時代《詩經》中就有記載古人採花、贈花的故事,而在同一時期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也都出現了送花的傳統,用以表達美好祝願。在古人看來,花朵,可是千金難求的奢侈品。

△ 櫻花下漫步的遊人。

既然是奢侈品,玩法當然要高級。賞花過程從觀色、聞香、賞姿,到品韻,一個環節也不能落下。

觀色 ,不止步於考察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大分類,而要有因紐特人對雪的那種敏感,如他們的語言裡有幾十種形容雪的詞語。

中國古人眼中的花色,桃是粉豔如霞,梨是白潔勝雪,梅是“紅梅、綠萼、玉蝶、骨裡紅”,沒有一個重複的形容詞。

△賞花觀色是中國古人的浪漫情懷 。(圖/unsplash)

聞香 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春日則以梅花香氣最爲盛氣凌人,花香從冬末飄香至春初,即便“零落成泥碾作塵”,那份暗香也能長存於三四月的土地裡。

花姿 更有橫、斜、曲、直、垂、懸之分,橫姿恬靜,斜姿豪放,曲姿婉約,直姿莊重,垂姿輕柔,懸姿飄逸。明清以來,人們尤其喜歡斜姿曲勢的梅花,龔自珍在《病梅館記》裡記載:“梅以曲爲美,直則無姿;以欹爲美,正則無景;以疏爲美,密則無態。”

但古人賞花,最看重的還是品韻。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只是個“顏狗”,他們講究內在,認爲“不清花韻,難入高雅之境”。

△品評花韻纔是賞花環節的靈魂內核 。(圖/unsplash)

一花一品,例如梅標清骨、桃有羞靨、李謝濃妝、杏嬌疏雨、菊傲嚴霜、蘭挺幽芳。

色、香、姿、韻的集大成者——梅花 ,也正是“七姐妹”中的流量明星。它與竹、鬆並稱爲“歲寒三友”,位居花木“四君子”之首。早在春秋時代,梅花、梅果已成爲人們互相饋贈和祭祀的禮品,唐詩宋詞中也隨處可見梅的影子。

北宋詩人林和靖是梅花的死忠粉 ,他曾在杭州孤山北麓結廬隱居,平時除了作畫吟詩,還喜歡種梅養鶴,故留下“梅妻鶴子”的傳說。據說他“種梅三百六十餘樹,花既可觀,實亦可售,每售梅實一樹,以供一日之需”。

△臘梅 。(圖/unsplash)

林和靖詠梅最出圈的,可能是那一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寥寥數語,將梅的姿態與暗香定格在歷史長河之中。

古人賞花,不是光看,還需搭配曲賞、圖賞、喝賞、香賞、琴賞、譚賞、茗賞,閒情雅趣,好不自在。正是在這些玩耍的期間,大量關於賞花的學問和文化成果也逐漸積累,遠在2000年前的周代初期,已有分類記錄各種花卉的名冊,其後又有吟詠詩文的書籍相繼問世。

宋代劉蒙著《菊譜》,南宋陳詠寫了《全芳備祖》,明代王象晉著《二如亭羣芳譜》和古代關於牡丹的專著《牡丹譜》等,都對賞花的感受記之甚詳。

△聽琴賞花是文人雅集的一大樂事 。(圖/《聽琴圖》局部)

當然,賞花者不侷限於文人雅客,農人或許纔是最精通花歷的一批人。他們需要根據花卉生長的季節感知氣候,因時耕種,按時採摘。

經驗豐富者知道,賞花並不侷限於春日,一年四季其實都可以賞: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薔薇,五月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葵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山茶,十二月臘梅。

一年四季都可以賞花的生活,也算是一種奢侈吧。

踏青賞花,當然少不了吃

只賞花而不品美食,春天的靈魂也得少上幾縷。

青團 是踏青的標配,熱氣騰騰的青團,油綠如玉,捏起來軟軟的,咬一口,綿滑溫軟,糯米的甜糯與蛋黃肉鬆的鹹鮮,混搭出了豐富的口感,實在是一對天才的組合。

袁枚在《隨園食單》記載了青團的做法:“搗青草爲汁,和粉作團,色如碧玉”。

△豆沙餡的青團。

青草要取春天的第一茬 ,才能碾出翠綠碧玉的汁水。糯米粉須均勻細膩,反覆揉捏,如此出來的外皮才軟而不鬆。餡料則各家有各家的喜好,常見的有蛋黃肉鬆、豆沙、紫薯等。

其中以豆沙餡最爲正統,將燉爛的紅豆搗成糊狀,加豬油、紅糖翻炒兩三個小時。此時的火候就與春天一樣稍縱即逝,過火會焦苦,時長不夠則浮油膩口。

吃青團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周朝的寒食節 ,彼時人們多將其用於驅寒祛病;近年來在江浙、福建和臺灣客家地區也常見這種清明限定小吃,想吃得趁早。

青團還有個親戚叫艾粄,兩者乍一看很像。只是青團用的原料是漿麥草,有時是菠菜汁和艾葉汁混合,形狀更爲圓潤;艾粄也叫艾餈,是廣東省客家地區的應節小吃,屬於客家菜,形狀較扁,取純艾葉製作,民間有“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說法。

△越南春捲。(圖/unsplash)

迎春少不了的美食還有春捲,畢竟春天的一口鮮都在裡面了。春捲又稱“潤餅”,餅皮薄而酥脆,內餡有胡蘿蔔絲、肉絲、香菜、蝦仁、肉丁、油煎蛋絲等,可謂琳琅滿目,除了好吃,內餡食物也寓意着財源滾滾,越多越好,但得小心別太貪心,以免春捲露餡。

春日踏春,帶上新鮮出爐的青團、艾粄、春捲,邊賞花,邊聊天,再咬一口美食,別提多愜意。

待微風一吹,雪白的櫻花漫天飛舞,像春日溫暖的雪,柔軟地飄落到人們的頭髮上、臉頰上、裙襬上,還沒等人拿起手機來拍照,便落了一地,這便是春天撲面而來的頑皮動作。

△風一吹,櫻花落了滿地 。

落紅無情,吃貨有情。聰明的勞動人民不僅自帶食物,還決定把易凋的花朵納入食譜。吃到肚子裡,總比掉到泥土裡要好吧。

春日裡大部分的花朵都可以經過鹽漬或曬乾,用以泡茶,甜苦混搭,堪稱絕配。

將花做成點心、糕點也是惜花的慣常操作,常見的梅花糕、海棠糕、桃花酥、桃花米糕,外觀精緻小巧,一看就是江南風,一經烘焙,就是一朵不會凋謝的花朵。

外面售賣的櫻花味食品,不建議輕易嘗試,那是因爲它們大多魔改了鮮花本身的味道。其實只需將粉嫩的八重櫻按1:2的比例混入白砂糖,醃製一週左右,便可製成絳紫色的櫻花醬,搭配汽水、冰塊等做成飲料,清爽無比。

△賞花,是人類永遠的生命衝動。(圖/unsplash)

爲了讓花朵永生,人們還會將花瓣風乾製作成紋路清晰的書籤 ,或是滴上UV膠製作成耳環、戒指和項鍊,如此保存的花朵,不僅色彩豔麗、脈絡分明、姿態硬朗,還留存了一份與友人一起採花、做手工的寶貴記憶,可謂一舉好多得。

春天乍到,無論是賞花、識花、吃花,還是制花,都是我們在讚美春天,享受生命的過程。唯有在春日裡走進大自然,纔會直觀地感受到美的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1.又到了櫻梅桃李梨杏海棠盛開的季節,“臉盲”嗎?果殼,2021.03.27

2.古人賞花:觀色、聞香、賞姿、品韻.唐詩宋詞古詩詞,2019.10.27

3.中國古代娛樂,王輝編著,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06.

4.植物的戰鬥,汪詰·科學有故事團隊,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01

5.是時候讓你見識下,青團到底有多好吃,九行,2019.03.15

(文中未標明出處的圖片均來源於作者)

編輯:道喵嘰;校對:無姜魚;排版:哈哈

法蘭西多士

你最喜歡什麼花?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