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圓滿閉幕 “天壇獎”十大獎項歸屬揭曉

本站娛樂4月26日報道   春風送暖,欣欣向榮。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北京電影故事從這裡起筆書寫,相信必將隨着美妙的光影音符傳遍五湖四海。

閉幕式紅毯上,各個入圍劇組的中外影人盛裝出席,星光熠熠,向全世界展示他們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和翩翩風度,才情驚豔,昂揚自信。頒獎嘉賓陣容同樣羣英薈萃,雲集了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張藝謀、姜文、費翔、陳沖等知名影人。

今年北影節緊扣“光影互鑑、同道相益”的主題,推動電影產業茁壯發展,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交流互動,延續並提升了國際性、專業性和大衆性,助力北京影視高地發展建設,以嶄新的面貌和更高的標準,展現了首都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春之氣息拂面而來 舞美佈景彰顯東方色彩

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主題爲“把北京的春風送給全世界”,整場活動深度踐行“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北影節理念,以春風、風車、雨燕爲串聯符號,全程主題鮮明且富有生趣。“風車”是北影節的標誌之一,作爲北影節獻給獲獎者的特別禮物,象徵着對世界優秀影人的祝福與期許;“雨燕”本身作爲北京的標誌性物種,寓意着吉祥和好運,它以傳遞這份美好展望的使者形象登臺亮相,將“風車”送予領獎嘉賓。

開場活動之前,本屆北影節特製的綜述短片《以電影之名共享春天》在銀幕上播出。《以電影之名共享春天》巧妙地將北影節的各項活動與春風進行類比,它們都以徐徐的暖意薰陶滋養着身處其中的中外影人。良辰美景,影像盛情,攜風看遍,我們講述春風,亦是在講述電影節。

由張靚穎獻唱的《時光的歌》回顧電影發展史中的經典作品,將歌手的聲音、主視覺的演繹、舞者的表達三種豐富且完整的元素匯聚至舞臺之中,形成了一條蜿蜒流淌的河流,象徵着電影藝術史的流動與延續。周深帶來一首娓娓動聽的《望》,致敬那些爲我們留下過永恆記憶的電影人們。

“天壇獎”得主重磅揭曉 傾情獻予孜孜不倦的全球影人

北京國際電影節創辦十四屆以來,在全球影壇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認可,接收影片數量逐年攀升,主競賽單元“天壇獎”更是承載着北影節的選擇和態度,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共收到來自118個國家和地區的1509部報名影片,其中,國內報名影片191部,國外報名影片1318部,類型多元,風格各異。電影節組委會邀請到由塞爾維亞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領銜的七位影人組成“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兼具藝術成就及國際影響力。

正式開獎前,本屆北影節爲遠道而來的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導演準備了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小朋友玥玥走上舞臺,親切地投入庫斯圖裡卡的懷抱之中,稱他爲“爺爺”,並將禮物風車贈送給他。這一刻,跨越國別、種族、語言、年齡的真誠交流將舞臺點亮。

閉幕式頒獎禮當日,還是演員陳沖63歲的生日。組委會特別爲陳沖製作了一支名爲《永遠的小花,最美的芳華》的紀念短片,回顧了她從《小花》中純真無邪的少女,到《末代皇帝》中命運多舛的婉容,再到《堅如磐石》中堅韌不拔的女性形象,致敬她所塑造過的經典角色,呈現她演藝之路的輝煌與不易。

費翔作爲一名家喻戶曉的華人偶像,始終以推動中外文化交融共振爲己任,通過精湛的演出在全世界散播東方魅力。面對獲獎的青年演員,他分享起自己把反派角色詮釋得鮮活豐滿的經驗——尊重人物,迎接挑戰。

“天壇獎”最佳影片由龍飛執導的《走走停停》獲得。該片生動地呈現了一個事業情感雙雙失意的青年返鄉,在親友的支持下追尋電影夢的故事,語氣輕鬆詼諧,以四兩撥千斤的姿態面對死亡與失敗種種沉重議題。此外,《走走停停》還將最佳女配角與最佳編劇兩項大獎收入囊中。片中飾演“吳迪母親”的演員嶽紅以春風化雨的細膩演技詮釋出一位親切而有力的婦女角色,編劇黃佳與導演龍飛自出道以來就共同創作,結成了默契十足的拍攝搭檔。《走走停停》是他們合作的第二部長片,凝結着新生代影人對於社會現狀的洞察與思索。

印度電影《失落的嬰兒》斬獲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與最佳攝影三項大獎。本文是導演卡蘭·特吉帕爾的長片首作,以充滿緊張感的風格把盜賣兒童猖獗的印度社會問題和驚悚、追逐及懸疑的劇情片類型結合在一起。女主角米婭·梅爾策看似柔弱的身軀卻在關鍵時刻迸發出強大的能量,攝影師伊沙恩·高希創新地手持攝影和充滿懸疑感的夜景及複雜的場景空間的結合,製造較爲突出的緊張感。

在《朝雲暮雨》中飾演“老秦”的範偉摘得本屆北影節“天壇獎”最佳男主角獎,這是他繼《不成問題的問題》後獲得的第二座“天壇獎”獎盃。他在影片中的表現深刻而富有層次,將一個邊緣人物的寬厚、憐憫和孤獨塑造得細緻入微。

最佳音樂獎則是花落芬蘭電影《直面死亡的男人》的配樂家馬爾科·比斯卡里尼,作曲旋律抓耳,準確地服務於影像敘事,融入了一絲黑色喜劇的色彩,將緊張與溫馨的氣質調和得水乳交融。《直面死亡的男人》中演員亞里·維爾曼獲得最佳男配角。最佳藝術貢獻獎歸屬於日本導演三宅唱作品《黎明的一切》。

年度期待 《志願軍》第二部劇組集結推介

“天壇獎”大獎懸念揭曉,閉幕式現場依然高潮迭起。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年度期待影片《志願軍》第二部主創團隊集結,導演陳凱歌,演員朱一龍、辛柏青、張子楓、張宥浩登臺問候觀衆,並推介了這部情深意重的戰爭史詩電影。

隨着《志願軍》第二部的珍貴劇照在大屏幕上播放,多位主演相繼講述起照片背後的故事。朱一龍深情地說到,“在這一部裡,我和李曉是兄妹的同時也是戰友,這張照片是我們一起挖戰壕時留下的。戰爭雖然殘酷,但有親人、有戰友在身邊,就有無窮無盡的勇氣和希望。”辛柏青看到“老李”和“小李”在戰場上見面的場景,頗爲感慨地表示:“上陣父子兵,因爲這場保家衛國的戰鬥,讓父子倆的心走得更近了”。張子楓飾演的“小李”突然奔赴戰場,帶來戰火中的團圓。張宥浩飾演的“楊三弟”也迎來了成長,決定通過一張張照片,記住英雄的面孔。

陳凱歌導演現場爲觀衆解讀《志願軍》第二部的故事主體,聚焦於這一家人和所有志願軍軍人的骨肉情、同胞情,主要的戰爭場景是生死攸關的鐵原阻擊戰。這是一部人與戰爭的大片。

2022年,電影《志願軍》三部曲開機,全景式地帶領觀衆走進偉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風雲。即將到來的《志願軍》第二部想必也將值得我們的翹首以待。

影藝長青 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

陳凱歌導演在藝術探索和商業號召領域功不可沒,爲中國電影美學遠揚世界貢獻傑出力量。第十四屆國際電影節將“終身成就獎”授予陳凱歌,以表彰他所取得的卓越成績,以及從影多年愈發熾烈的創作激情。

閉幕式上,致敬陳凱歌導演的VCR短片以《時代的歌者》爲題,帶我們回顧了陳凱歌一路走來的高光時刻。而後,曾經在《霸王別姬》《梅蘭芳》等代表作中與陳凱歌合作的演員,以及多位好友相繼上臺,其中包括演員餘少羣、劉佩琦、瞿小松等多位知名文藝工作者。他們講述着和陳凱歌相識、共事時的回憶。

青年梅蘭芳的扮演者餘少羣拿出了珍藏已久的長衫,這是他在拍攝《梅蘭芳》時的一件戲服,曾由陳凱歌導演親手送給他。餘少羣在舞臺上感激着陳凱歌的知遇之恩,並始終牢記着陳凱歌對他的諄諄教誨。

“終身成就獎”由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李雪健擔任頒獎嘉賓。當李雪健莊嚴鄭重地把獎盃遞交給陳凱歌的時候,觀衆無不動容,眼前這一幕,正是中國電影人堅韌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品質的真實寫照。

尾聲歌舞《友誼地久天長》唱響希望與祝福,來自世界各地的影人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中重溫相遇的美好。

本屆北影節切實做到了國際合作深化文明互鑑,主競賽“天壇獎”報名影片數量再創新高,國際影片佔比超過87%,國際影人交流互動進一步加強。中外影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首次創設北影節“國際會客廳”,成功舉辦2場論壇,邀請10位國際知名公司版權方、7位國內外電影節主席或負責人蔘加,並與里約熱內盧國際電影節簽署《合作備忘錄》。北京市場招商展會廣邀來自巴西、泰國、馬來西亞、法國等國家的165家機構企業設展。市場放映21部影片,國外影片佔比超過38.1%,國內市場首映率達85.7 %。

精耕專業與科創相融合,深度服務影視產業創新創作,成功舉辦4場核心論壇、3場電影大師班、3場專題論壇共10場活動。新人新作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項目創投”報名項目數量達769個,進一步完善影人激勵、培育體制。第31屆大學生電影節以“光生萬物·影繪新篇”爲主題,邀請近年來取得優異成績的青年電影人分享經驗、交流心得,吸引千餘所高校師生熱情參與。首次開設“AIGC電影短片單元”,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在影視工業中的應用與創新性探索。“光影未來”電影科技活動單元匯聚近300位電影、科技、教育等領域精英,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與高科技對電影的影響。

國際媒體數再創新高,共收到來自105個國家和地區的1784名記者註冊,其中境內媒體1584人,境外200人。參與註冊媒體機構699家,境內媒體550家,境外媒體149家,多項數據創歷屆新高,迎來150餘名海內外影人及業界代表,各平臺傳播效應明顯,影響力跨越式提升。

共計百餘場的多維活動吸引全民參與。“北京展映”豐富觀影選擇,組織50餘場主創見面會,觀影人數達18萬人次,滿足影迷多樣需求,進一步做好文化惠民,北京市場首次推出的“M+應力場”秉持多元跨界理念,共吸引了20餘家影遊IP、60餘家文創藝術、20餘家餐飲美食品牌展商參與。“電影嘉年華”以“光影印跡·懷柔生活”爲主題,放映《流浪地球2》《滿江紅》《消失的她》等30部優秀國產影片1400餘場次。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通過體育影視作品的力量,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加強中外體育文化交流,向國際社會講述更多優秀的中國體育故事。

期待下一次的北影節盛事,大家一起唱出全世界對中國電影行業、文化事業的美好祝願,也唱出中國電影人與世界電影人同築美好未來的信心願景。祝願中國電影激流勇進,北影節也必將走向更爲寬廣的空間,與世界電影共舞,譜寫光影傳奇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