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無代碼如何打破“雞肋”困境?
低代碼及無代碼領域從2019年開始被資本市場關注,在爭議中不斷髮展,至今仍存在諸多尚未釐清的概念有待探討,因此我們全面研究梳理了低代碼/無代碼行業最新情況,試圖探討以下核心問題:
本次Scale Partners 勢乘資本將力求全面、客觀地分析這一行業,並在此基礎上闡述我們當前的看法,並對未來趨勢做出預判。
1. 無/低代碼行業的定義及邊界
我們首先明確一下“無代碼開發”、“低代碼開發”的具體含義:所謂的“低代碼開發”是指一種可視化應用開發方法,旨在讓不同經驗水平的開發人員能夠通過圖形用戶界面,使用拖放式組件和模型驅動邏輯來創建 Web、軟件和移動應用。
廣義來說,“低代碼開發”一詞包括了“低代碼開發”和“無代碼開發”。這兩者的區別直觀體現在完成應用程序開發所需代碼量上——前者仍然需要編寫少量代碼,而後者不需要書寫代碼。因此,低代碼應用主要面向企業內部開發人員,無代碼應用主要面向業務人員。在後端,低代碼和無代碼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對代碼的模塊化封裝程度上。
低代碼和無代碼分貝通過程序和封裝模塊實現特定功能
我們很容易看出,低代碼平臺屬於PaaS層,架設在IaaS上,通過“應用程序平臺即服務(aPaaS,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集成平臺即服務(iPaaS,integr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共同構建。
2. 行業歷史及階段
(1)行業整體發展歷程概覽
低代碼開發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第四代編程語言的提出,2000年可視化編程語言(VPL)助推低代碼開發這一理念進一步發展。2014年,Forrester Research正式提出“低代碼開發平臺”(LCAP)這一概念,2018年Gartner進一步提出aPaaS和iPaaS概念,讓低代碼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在《2021年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 (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中,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LCAP)首次作爲新興技術熱點被納入。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24年,所有應用程序開發活動當中的65%將通過低代碼的方式完成,同時75%的大型企業將使用至少四種低代碼開發工具進行應用開發。
備註:第一代到第四代計算機語言
(2)低代碼行業在國外發展情況
(3)低代碼行業在中國發展情況
國內部分低代碼平臺廠商最早從事BPM相關業務,自2014年開始逐漸轉型。這一時期主要玩家是傳統軟件廠商(如金蝶、用友、致遠互聯、泛微等),使用者更多是懂代碼的開發者。同時客戶需要購買服務器、部署環境、開發上線,從使用到上線門檻較高。
自2019年開始,國內互聯網大廠開始佈局無/低代碼行業。基於公有云,無/低代碼產品使用門檻進一步降低。用戶通常只需要註冊一個賬號就可以使用,產品的易用性、用戶體驗能有顯著提升。這一階段隨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健全,很多無/低代碼產品可以直接調用系統,無需自行開發。
(4)行業正在發生的趨勢與變化
1)由於模型驅動型產品能夠滿足更加多樣化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表單驅動向模型驅動轉換。在打造模型驅動型產品時,數據安全性、接口多樣性、模型豐富性是客戶較爲關注的維度;
2)隨着產品的完善和模型的積累,無/低代碼平臺將逐漸從企業管理事項逐步向企業核心業務場景切入,給出標準化的開發解決方案,實質地參與到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中;
3)越來越多的傳統軟件企業和雲計算企業入局低代碼行業,並加大了投資力度,防止低代碼企業侵蝕自身SaaS業務和軟件定製開發市場。部分企業通過投資、收購低代碼企業的方式進一步增強對客戶的服務能力,豐富自身構建的企業服務生態;
4)越來越多的無/低代碼企業認識到了社區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用戶的反饋和分享出來的使用心得可以幫助企業持續提升產品力,並降低新用戶的使用門檻。在用戶與企業、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良性互動中,企業的平臺價值得到提升,用戶對平臺產品的粘性進一步增強。
3. 市場需求及價值
只有當行業能夠創造社會價值、行業內企業能夠解決消費者的需求(Needs),這個行業纔有存在的意義,值得我們花時間和精力搜尋優異的投資標的。那麼,無代碼/低代碼這個行業到底解決了什麼需求、創造了什麼價值呢?
(1)幫助中小微企業低成本、快速地完成信息化建設
儘管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中小型企業由於人才短缺、信息化基礎差、研發投資預算有限等現實因素的制約,無法高效、高質量地推進信息化建設。對中小企業來說,無代碼/低代碼開發平臺提供了一個更加低成本且相對可靠的解決方案。
(2)幫助中大型企業快速滿足臨時性、邊緣性的需求
由於中大型企業的開發人員往往無法快速響應業務人員大量、多變、長尾的需求,業務人員或是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過時、低效的業務工具,或是不得不尋求外包服務商的幫助。無/低代碼開發平臺可以提高開發人員對需求的響應和處理速度,甚至直接賦能業務人員,使其藉助無/低代碼開發平臺自行進行應用程序開發。
(3)幫助企業打通已經使用的多套軟件,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一般規模較大的企業通常應用了OA、HRM、CRM、ERP等多套軟件系統,這些系統彼此之間可能存在信息不互通的問題。無代碼/低代碼平臺通常具備“連接器”模塊,可以幫助企業打通、集成已使用的多套軟件。另一方面,同一個低代碼工具/平臺可以開發出面向不同業務或場景的應用,這些應用之間天然能夠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將潛在問題解決於無形。
(4)幫助軟件企業更高效地交付產品、服務客戶
軟件企業經常面臨這樣的局面:目前已經推出的產品無法滿足客戶的部分需求,而如果企業使用定製化方式進行開發,效率低且成本高。這類對定製化軟件來說“太重”、對SaaS產品又“太輕”的需求特別適合通過無/低代碼開發來滿足。軟件企業可自行搭建具備可配置、可變動的“樂高式”工具的開發平臺,幫助企業員工快速地在標準產品上開發客戶的個性化功能。除此之外,無/低代碼平臺還可以幫助CRM、ERP等軟件企業的商業夥伴、代理商的實施團隊快速搞定二次開發,加快整體交付節奏。
根據ClickPaaS的測算,無/低代碼開發相較於傳統軟件開發模式,可平均縮短創建週期75%、平均縮短集成周期90%,大幅降低代碼出錯風險。
4. 市場規模及增速
如果無代碼/低代碼行業的市場規模有限且增長緩慢,那麼在這個行業中誕生獨角獸的概率就小很多,創業者與投資人也不會過多關注這個領域。因此,我們需要對全球的無代碼/低代碼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有一個數量級層面的正確認知:
當然,我們還需要對中國的市場規模和增速有所瞭解:根據Statista的統計和預測,2020年中國無/低代碼市場規模達到15.9億元,預計在2025年將突破131億元。考慮到目前國內無代碼/低代碼企業數量有限,頭部公司年營收大致在千萬到億這個量級,我們認爲這個估算結果較爲合理。
綜上所述,儘管無代碼/低代碼行業在中國的市場規模目前較小,但全球市場規模在百億美元量級,且增速飛快,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因此,對這個行業進行嚴謹的分析是必要且有意義的。
5. 市場增長的驅動因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無/低代碼平臺在過去的幾年裡持續獲得關注,並讓諸多機構對市場規模和增速有着相當樂觀的預期呢?概括起來我們認爲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企業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不斷深入
在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數字化和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願意爲之付費。由於無/低代碼開發平臺能夠有力促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因此這個行業在過去幾年裡快速發展。
(2)軟件開發人員供給相對短缺
與日益增長的應用開發需求相比,軟件開發人員的數量顯得嚴重不足。根據Gartner預計,2021年全球市場對於應用開發的需求將是IT公司產能的5倍。Microsoft估計,未來 5 年將有 4.5 億款新應用程序將被開發出來(這一數字超過過去 40 年的總和),IT人才產能嚴重短缺。
(3)互聯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雲計算廠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很多成熟的應用程序都開放了接口,其他產品無需自行開發,可直接調用系統或者功能。因此,無/低代碼產品應用的基礎條件越來越成熟,行業開始加速發展。
(4)WEB 應用的前端技術和模型化設計的基礎越來越成熟
從歷史演進過程看,軟件編程語言的發展主脈絡就是高級語言對低級語言的抽象封裝複用(例如C 對彙編、C++ 對 C、Java 對 C++)。在雲時代,我們有理由認爲新的趨勢是可視化編程語言(VPL)對傳統編程語言的抽象封裝複用。
1. 玩家分類與行業圖譜
(1)應用衍生類
軟件應用企業建設無/低代碼平臺的動機有非常強的業務屬性,即用以提升企業內部人員開發效率,補齊標準化產品的短板,或是幫助客戶和集成商(或代理商)更好地進行二次開發。在此基礎上,部分企業將平臺開放給第三方的應用開發商(ISV),突破企業自有的SaaS產品和服務聚焦的業務領域以實現“破圈”,最終形成一個更大的應用生態。
SaaS廠商衍生類的企業代表有Salesforce、Zoho、銷售易、北森等。
(2)廠商轉型類
部分軟件公司曾長期深耕某一特定業務場景,積累了深刻的認知和相關技術能力。這些企業可通過遷移其原有的業務引擎,快速拓展和建設自身的無/低代碼產品能力。軟件廠商轉型類的代表企業有做業務流程管理(BPM)起家的的奧哲、用友、Appian等。
(3)代碼原生類
國內外大部分創業公司都選擇了低代碼原生的路徑,即跳過具體的行業或場景,直接構建通用型無/低代碼開發平臺,代表企業有 OutSystems、Mendix、ClickPaaS、簡道雲、輕流等。
我們按照企業類型,整理出供大家參考:
中國無/低代碼企業行業圖譜
2. 行業兩大技術路徑
(1)表單驅動
表單驅動型產品與雕版印刷術有些類似,強調“所見即所得”。這類產品開發的核心是,通過工作流在軟件系統中模擬業務開展的情景,分析可能遇到的業務問題,並設計可供用戶調用的模塊和組件。
在表單驅動型產品中,數據的層次關係相對簡單,比較適合打造輕量級的,行業或場景屬性不強的應用,如OA審批、資料歸檔、客戶管理等,一般面向業務人員。
表單驅動型產品以“所見即所得”爲主
(2)模型驅動
如果用雕版印刷類比表單驅動型產品,那麼模型驅動產品更像活字印刷。這類產品開發的關鍵是將業務流程進行抽象呈現,在實操層面對業務領域進行建模,通過邏輯判斷語句支持完善的業務模型,靈活性較高,能夠服務於企業的複雜場景開發需求和整體系統開發。
模型驅動型產品本身的研發考驗的是企業“把書讀薄”的能力,即剝離各個行業的特性,去尋找實際業務開展中的共性。但要想使用模型驅動型產品,用戶還需要具備“把書讀厚”的能力,即能夠從沒有顯著行業特性的邏輯關係圖中,還原出企業業務人員面臨的具體使用場景,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應用。因此,模型驅動型產品主要面向專業開發人員。
模型驅動型產品以面向對象的模型設計爲主
3. 行業的決勝要素
(1)解決多場景下的需求的能力。企業對用戶所處行業、業務場景理解的深度直接決定了企業的低代碼平臺能夠搭建怎樣的應用,因爲平臺上的封裝模塊越多、數據模型越豐富和細緻,用戶在複雜和個性化場景下的需求越容易被滿足;
(2)易用性決定使用門檻,可擴展性決定是否付費。好的產品應當讓使用者能夠快速地解決當下的問題,並滿足其未來潛在的需求。只有兼顧了便利性以及可拓展性的產品才能夠在商業化的過程中走得更穩、更遠;
(3)私有云部署能力和接口集成能力。前者決定了無/低代碼企業能否滿足大中型企業數據安全相關要求,後者則決定了無/低代碼平臺的開放性有多高、應用場景有多全;
(4)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無/低代碼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產品力層面的競爭,還包括在服務商實施、產品培訓、售後支持等維度上的競爭。在服務項中,售後支持(尤其是服務響應速度)是企業差異化的關鍵。
1. 公司一:Outsystem
(1)發展歷程:
(2)業務簡介:
採用模型驅動的技術路徑,提供企業級低代碼開發平臺。
(3)特點:
(4)財務及業務數據:
2. 公司二:Mendix
(1)發展歷程:
(2)業務簡介:
提供模型驅動的可視化低代碼開發平臺Mendix Studio和可視化低代碼開發平臺Mendix Studio Pro,分別面向業務人員和專業開發人員。兩款產品內置了敏捷開發的功能,並提供各種數據庫以及典型核心系統的連接組件,讓使用人員通過調用和參數配置就可以把多個垂直業務系統的數據通過Mendix連接起來,並單鍵部署到任何雲上。
(3)財務及業務數據:
3. 公司三:Appian
(1)發展歷程:
(2)業務簡介:
目前Appian的低代碼自動化平臺主要提供以下四項服務:
(3)財務及業務數據:
1. ClickPaaS
ClickPaaS是一家模型驅動的低代碼開發平臺公司,旨在幫助SaaS企業、諮詢公司以及企業級客戶降低複雜業務需求場景下的數字化響應時間和成本。
2. 輕流
輕流一個無代碼系統搭建平臺。用戶在無IT人員幫助開發的情況下,通過輕流即可搭建應用,做到“隨搭”、“隨改”和“隨用”。
3. 行雲創新
行雲創新是一家一站式雲原生開發平臺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爲企業提供項目管理、架構設計、代碼編寫、測試運行、運維運營等環節所需的一切支持,助力獨立開發者和企業實現容器、DevOps、微服務架構落地,顯著提升開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