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的黎明!

來源:技術領導力(ID:jishulingdaoli)

最近,“低代碼”被媒體推到風口“刀”尖。因爲一篇文章《“行業毒瘤”低代碼》,“低代碼”被扣上了行業毒瘤的大帽子。

但是,我們認爲:要給新事物足夠的生長空間,讓其在批判和進步中補其所短,增其所長。

01

低代碼,怎麼了?

現在,我們的確看到了低代碼給企業帶來的不少好處:

1、高效開發應用,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

2、操作界面和開發邏輯都視覺化、交互化,易於理解和使用。

3、開發和維護的複雜度和費用都比傳統定製開發的低。

4、和外部系統的兼容性、互補性強。

同時,技術專家也看出了它的弊端,比如:

1、宜創科技CEO宜博稱,低代碼的技術壁壘在於懂技術的看不上,懂業務的學不會;

2、大數據治理專家彭文華指出,低代碼一時爽,數據治理火葬場。

低代碼確實是一個被討論了很多年的話題,自身也經歷了多種形態、產品模式的探索式發展。小到給小學生擺弄的可視化編程軟件,大到低代碼企業應用開發平臺,既有其成功的閃光點,又有瑕疵短處。批評是有必要的,但也給它們一點時間去改正、進步吧,總能成爲“三好學生”的。

話說回來,爲什麼低代碼會遭受開頭所述的抨擊呢?其實,向低代碼“捅刀子”的絕不僅僅是個別自媒體。那麼,還有誰?

02

誰在殺死低代碼?

一、自媒體:他們的話足以影響讀者的判斷

以某知名科技媒體的《“行業毒瘤”低代碼》爲例,徐CTO站在軟件發展的潮流角度評價低代碼只是一個重複流行的概念,從IT從業者的維度批判低代碼的實用性;還過分誇大低代碼的弊端,已經到了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程度。這些觀點的確爲文章賺得不少熱度,但也強行歪曲了部分事實。

之前陳果George也發佈過“低代碼爛大街”的觀點,但立場相對中肯得多:

1、“低代碼”本身很有用,但是其應用廣泛性還有待實踐驗證,作用不能被誇大了,否則,就像“中臺”一樣,本來是個好東西,卻被媒體、廠商和外行們炒作得爛了大街。

2、企業內大面積的公民化開發的應用創新是個僞命題,開發軟件是一回事,能用起來是另一回事。

3、低代碼不適合開發複雜邏輯的核心業務,不適合管理企業主數據;使用低代碼開發,會對企業的數據治理、信息安全產生一些隱患。

個人認爲,人人都有表達的權利,自媒體亦然。但自媒體是有公衆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切勿爲了流量和熱度而發表過於絕對的觀點,扼殺新事物。保持專業,保持慎獨,真實表達。

二、開發者、程序員:一些程序員害怕低代碼革了自己的命

他們是軟件開發項目裡最基層的一員。當低代碼揮着解放勞動力、提高開發效率的大旗出現,他們很難不焦慮。在很多低代碼、零代碼的文章裡,總能看到這類羣體的留言,比如:

“低代碼騙小白的東西還有人吹,996可不僅僅是需求多,而是需求改動的多,還想搭積木開發產品,可能中間還沒搭建完,發現底座需求都變了。”

“低代碼,對於剛入行人員,一點幫助都沒有,全世界低代碼千千萬,都是不可複用性,所以學了一點用處都沒有。”

“低代碼最終會生成,運行效率低又難以維護的垃圾,最後不得不重構。低代碼上面投資越多,技術債越重,推倒重來的時間點就越近。”

我不是碼農,挺難站在程序員的角度感同身受;但我接觸過許多已經習慣用低代碼、零代碼完成項目開發的程序員。他們依然用傳統編程開發的嚴謹思維設計着系統架構,但同時熟練迅速地操縱着低代碼工具,快速完成項目交付。

他們也會吐槽低代碼開發工具的缺陷,有時是找bug,有時是反覆質疑某個老功能的問題。他們的話很專業嚴厲,一針見血,讓低代碼工具的產品經理趕緊提需求。

看,一部分程序員已經在和低代碼開發工具建立新的相處模式,有協作也有批評,沒有好壞之分。因此,不妨把低代碼當作自己新的生產工具,思考着學習者如何用它來提升自己的生產效率。能早點收工回家吃飯,不香嗎?

三、傳統企業軟件服務商:害怕低代碼動了自己的奶酪

本文不好指名道姓,但一些CTO和老K私下交流時曾表達過:甲方客戶對低代碼感興趣,但他們(傳統企業軟件服務商)又沒有推出這方面產品,所以就會跟客戶說低代碼的種種弊端。

爲了獲客,打擊對手是常見招數了。不過,希望這類軟件服務商也能靜下心來好好了解低代碼、零代碼,對比自己和它們的區別,去理解爲什麼客戶爲它們着迷,自己又擁有怎樣的競爭力。

我相信傳統企業軟件依然有它們的價值,特別是在一些技術壁壘較高的軟件產品領域,低代碼很難一時攻克。積極擁抱變化,順應趨勢,取長補短,加快轉型,爲之正道。

四、企業中低代碼工具使用方:低代碼影響了企業的“內部政治”,這是他們在軟件功能之上更看重的地方

這是我在甲子光年的《低代碼局中局:是IT革命還是高級外包?》裡讀到的故事:

2017年宜創科技服務一家大型集團企業,卻遭到了CTO的“嫌棄”。CTO對着宜創科技的人員大吼:“你們不就是一鍵建站的嗎?憑什麼要這麼多錢?”宜博告訴「甲子光年」:“CTO的牴觸心理也可以理解。我原來管300個人,你現在告訴我用了你們的工具,30個人就能搞定。我CTO以後怎麼混?”

更高效的生產力工具,意味着更少的人能幹更多事情,低代碼軟件改變了企業組織管理模式。目前國內不少大型企業依然有着傳統的辦公室政治風氣,部門各立山頭,以團隊人數彰顯勢力,進行着辦公室版“權力的遊戲”。

理想地思考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企業管理者牽頭,梳理出使用低代碼工具的部門生產模式,探尋創新高效的部門管理模式和架構。從部門試點調整架構,到逐步普及,最終構建出一個個術業專攻、靈活高效的IT或業務部門。

03

低代碼,勢不可擋!

低代碼被“追殺”,高手則能沉住氣分析形勢。對於低代碼的未來趨勢,當前IT界裡有幾個突出觀點。

低代碼的未來潛力可以被量化

微軟(中國)CTO韋青說:“未來5年,將產生5億個新的應用,而且是基本屬於邏輯應用,等於是過去40年的總和。而當前的軟件專業開發人員或者專業軟件公司數量是不可能去應對這種需求。現在,恰恰正是低代碼/無代碼開發的時機。”

Gartner預測,到2025年,70%新應用都由低代碼開發工具所開發。

不會出現通用“低代碼”平臺

“低代碼”只有根植於業務場景,纔有生命力。不存在通用低代碼平臺,通用意味着不夠深入業務,必將失去價值。

夥伴雲官方平臺稱:未來5-10年,低/無代碼平臺的發展趨勢有三個特點,其中一點是低代碼平臺行業化。目前有一部分低代碼平臺是基於PaaS服務構建的,這些低代碼平臺本身有較強的行業背景,也有大量成熟的開發方案,所以可用性和穩定性都比較強。

大數據治理專家彭文華表示:低代碼的核心就是對各種現有場景通用功能的抽象。在我看來,就只有一個場景,就是信息流轉的流程設計——所有場景,全部適用。

“低代碼”正處於技術成熟度曲線中的“期望膨脹期”

2021被稱爲“低代碼”元年,不少技術團隊扎入低代碼賽道,低代碼正在經歷“市場泡沫”。不過這就是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有質疑和追捧都很正常。

甲子光年曾從多位採訪對象裡得到評價:中國低代碼領域還沒能成功驗證商業模式。

“國內的低代碼市場,無論從產品能力,整個理念,技術深度和廣度上都沒超過國外廠商。”阿里雲SaaS加速器負責人黃省江表示。

盈動資本合夥人蔣舜坦承:“我覺得並沒有純粹的、標準的低代碼創業公司。只是今年投資本身沒有什麼題材,大家都會去看一看。”

夥伴雲表示:低/無代碼早就不是新概念了,更談不上是軟件業革命。畢竟第一代應用平臺產品誕生在上個世紀末,距離現在已經20多年了。

正如明道雲創始人任向暉所說,“是革命,也早就革命完了。APaaS品類早已過了那個過山車的頂峰,今天正在走進‘尋常企業家。”

04

結語

這一輪低代碼的爭論風波逐漸平復,總有下一波,只是遲與早的問題。作者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網絡上的議論,不僅是低代碼,還有中臺、新能源造車等等社會議題,讓理性慎獨成爲自己的思維習慣。

否定一個事物很容易,但有理有據地說出來卻很難;蹭流量、帶節奏很容易,但最終能爲讀者、爲某個行業的發展獻計獻策卻很難。無論是媒體還是從業者,都應該選擇難走的那條路,而不是輕易扼殺新事物。願我們,都敢於踏上難走的那條路,大步往前。

參考:

《低代碼局中局:是IT革命還是高級外包?| 甲子光年》

《低代碼爛大街了?不,低代碼已然普及!by 彭文華》大數據架構師

《低/無代碼平臺“臭大街”了?非也!一起看未來5-10年發展趨勢》夥伴雲

《低代碼火熱背後,其實是人人皆可編程的誘惑》三易生活

《低代碼,不要以比“中臺”還快的速度臭大街》陳果George

作者簡介:流水不爭先 ,零代碼APaaS軟件從業者,不安分斜槓女青年。用一筆一墨,勾勒出互聯網時代的清明上河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