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批國際碳權 最快月底上架

碳交所爭取在5月底前將第2批國際碳權上架。(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部7日上午召開第3次碳費費率審議會,而碳交所也爭取在5月底前將第2批國際碳權上架,此批碳權將以碳移除類爲主,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碳移除商品主要爲自然碳匯,也是目前氣候問題的主要解方。

臺灣碳權交易所在去年12月上架第1批8.8萬噸碳權,隨即售罄,交易額約80萬美元。各界持續關注第2批碳權會在何時上架,據悉目前碳交所努力爭取在5月底前上架。

目前國際大廠像是蘋果,目標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更斥資2億美元首創碳移除計劃,該基金將直接投資林地計劃案;製造產品一定會排碳,因此蘋果也會要求相關供應鏈採用移除類的碳權,目前大多碳移除的碳權多爲自然碳匯,雖也有科技除碳,但技術還未成熟。

田建中指出,自然碳匯碳權之所以具有碳移除的特性,主要是會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包括綠碳、藍碳、黃碳等,其中綠碳就是所謂森林碳匯,最能儲存二氧化碳的就是森林。

藍碳則是海洋碳匯,碳會以各種形式儲存在海洋生態系中,包括紅樹林、溼地、海草牀、沼澤、深海底泥等,以紅樹林爲例,每公頃可以存1023公噸;至於黃碳是土壤碳匯,土壤也會儲存二氧化碳,不過田建中提到,自然碳匯也有永久性的問題,如有遇上森林大火等風險。

至於第2批碳權會不會都是國際大廠代工的供應鏈來搶購,田建中認爲,不一定都是國際供應鏈,部分公司如果對碳權有一定的認識,對於第2批的商品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