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臺學術、經貿交流穩定發展

德國在臺協會處長許佑格博士Dr. Jorg Polster。圖/德國在臺協會提供

在柏林圍牆開啓後的35年暨德國統一紀念日34週年前夕,我們看見統一的德國在過去這些年裡,實質上的改變。這不僅呈現在所有國內的議題,也反映在我們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我們是歐盟內外的一個核心角色,在多邊論壇上決定許多重要議題。

德臺的雙邊關係一直穩定發展,最近也見證到一個亮點:臺積電在8月20日於德勒斯登舉行了晶圓廠的動土典禮,與會者包含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先生、德國聯邦總理蕭茲先生、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女士以及薩克森邦總理克理契麥先生。不僅是薩克森邦以及半導體產業,全德國在各個領域的活動皆持續加深雙方的關係。

與此直接相關的是,自2023年3月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部長史塔克‧瓦特辛女士格訪臺後,雙邊的學術合作就大幅增加。在不斷上升的在臺德國留學生人數中,其中包含一項與半導體產業相關的新計劃,這使來自薩克森邦的一批學生,今年第一次能在臺北與臺中學習六個月,幾個月後也將會有下一批該邦的學生來臺。

同時,留德的臺灣學生人數持續攀升,因爲他們不僅能修讀以德語授課的課程,也能修讀以英語授課的課程。這個趨勢符合一個事實:愈來愈多的臺灣企業遷往德國,也有愈來愈多的德國企業在臺灣落腳。最重要的是,他們都需要人才:聰明且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將是我們共同的未來。相關的學術交換很早就開始,如同衆多的德臺學校夥伴關係一樣。在臺北,我想提及在歐洲學校裡的德國部,年輕的孩子(也可說是未來的專家)在那裡接受雙邊文化的教育,並且該學校近日榮獲德國官方所頒贈的「傑出國際學校」。

這些都是在正面的經濟發展背景下所發生的,儘管有些困難,但去年我們雙邊的貿易總額達到220億美元。同時,如近期外資的決定所顯示,德國企業也看到臺灣市場的契機。

在此僅列舉幾個實例:在我2021年剛抵臺就任時,默克公司就宣佈在臺投資計劃,而現在是英飛凌公司與蔡司公司將大幅提升在臺的業務。

隨着臺北與柏林之間的高階交流,市民社會交流也是成果豐碩。就在幾天前,來自德國的救難隊也一同參與在臺灣的921大地震25週年紀念活動,他們在1999年來到臺灣救災,隨後與臺灣的夥伴建立起成果豐碩的夥伴關係與救難犬的聯合訓練計劃。於此,我要感謝臺灣相關單位在今年4月初那場地震提供德國公民的協助。

由於柏林對於擴大德臺在許多不同領域的交流有着廣泛的興趣,這是我們在這裡持續增加參與度的基礎,我們將密切與臺灣及與德國的夥伴一同努力,包含德國經濟辦事處與德國對外投資貿易處、臺北歌德學院、臺北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以及德國學校一同努力工作,來實現這些願望。(本文作者爲德國在臺協會處長許佑格博士Dr. Jorg Pol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