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交通可持續發展 保障全球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
人民網記者 喬雪峰
從古絲綢之路的駝鈴帆影,到航海時代的劈波斬浪,再到現代交通網絡的四通八達,交通推動經濟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緊密相連的“地球村”。
近日,國家郵政局局長趙衝久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上表示,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繁榮進步的必然選擇,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推動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促進全球互聯互通,對於保障全球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趙衝久指出,通過加強政府治理引導和政府間應急合作,強化政策協調與資源投入,保障全球交通運輸發展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這不僅是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迫切要求,更是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爲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強大動力的關鍵所在。
趙衝久表示,展望未來,中國願同各國一道,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深化世界可持續交通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把握機遇,努力構建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實現全球交通事業的繁榮發展,讓可持續交通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物流業一頭連着生產、一頭連着消費,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對此,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副理事長戴東昌在論壇上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交通物流成爲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切的重要議題。促進交通互聯互通,構建有韌性的全球物流供應鏈體系對於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增進人類社會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戴東昌指出,在建設通道網絡方面,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郵政快遞網和世界級港口羣,“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多年來中國的全球海運連接度居世界第一,國際航空貨運通達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2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了政府間的國際道路運輸協定,中歐班列已經連通了歐洲25個國家220多個城市。
在提升運輸服務方面,中國是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的客貨週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等指標均居世界前列,目前正在加快推動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和多式聯運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國際海運爲主體,以國際航空、中歐班列、國際寄遞、國際道路運輸爲補充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
2024年8月21日11時35分,X8017次全程時刻中歐班列從湖北武漢,開往北歐國家挪威。鐵海聯運的方式比全程海運壓縮了23天,綜合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作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一環,鐵路在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和構建有韌性的供應鏈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國鐵路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現代物流發展,一直在加快向現代物流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主任韓伯領表示,中國鐵路由過去的“站到站”運輸向“門到門”物流服務進行轉變,大力推進物流總包業務進行總對總的合作,發展全程物流。在全國的節點城市之間或者物流樞紐城市之間構建起了鐵路快運班列的網路,通過鐵路的快運班列+兩端汽運,實現了多聯快車產品的服務。在物流節點和港口之間,通過鐵路貨運的“班列+班輪”實現了有效的對接,再加上兩端汽運的集配,實現了“鐵水公”有效的多式聯運。目前,多聯快車已經實現了全國省會城市全覆蓋,鐵海快線實現了全國主要港口全覆蓋。
航空物流是全球供應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及時性、安全性、可靠性的特點,以及全球網絡覆蓋的獨特優勢。在全球物流體系中具備獨特的角色和作用。
根據國際航協(IATA)研究表明,全球航空運輸承載的貨運量約佔2%,但在全球貿易額中佔比達到35%,航空運輸連通性每提高1%,貿易額將會增長近6%。
因此,航空物流供應鏈體系的韌性和安全性顯得非常重要。如何提升它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對此,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國際貨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閻非表示,要從包括國際交流合作、新技術創新應用、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水平提升、風險防控等多方面入手,打破國家間限制,促進航空貨運公司之間的緊密聯繫和合作,不斷擴展我國航線網絡,在行業規則、標準上加快完善形成全球航空物流的標準和規則,實現“軟聯通”;航司則利用自營、合資或合作等相關方式,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布局和構建,拓展全流程的物流保障能力,實現基礎設施的“硬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