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經處首席代表暨處長 林百科:臺德優勢互補 合作爲產業加值

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圖/德國經濟辦事處提供

臺德交流再度交出亮眼成績單!2022年臺德貿易總值超過230億美元,臺灣成爲德國在亞洲第五大貿易伙伴,而德國則爲臺灣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德國對臺投資金額更在2023上半年創下歷史新高,達到9.77億美元,成爲對臺第二大的外國投資國。

臺灣不只是一個好的生意夥伴,同時也相當具有投資價值。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說,仔細探究臺德各自出口的數字,可以看出德國和臺灣互爲重要的銷售市場,近年來呈現強勁的擴張趨勢,爲臺德攜手奠定最穩固的基礎。半導體產業是臺灣產業的骨幹,高度國際化,由於因爲永續及循環經濟對這個產業變得愈來愈重要,這個也剛好是德國產業的強項,可以協助優化臺灣產業產線流程。能源轉型雖然道路有些小小路障,但終究臺灣產業會需要一個獨立的能源系統,達到碳中和的同時,也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代表綠能會是唯一解方。德國在創能及儲能及綠色氫能領先技術及經驗累積,都可以成爲臺灣能源轉型最佳幫手。

「臺灣與德國可以說是天生一對。」林百科說,強項及挑戰十分類似,同樣專注於製造業,都沒有很多天然資源,因此得依賴進口,然後再透過製造加值,然後再出口到全球。臺灣與德國都具有很強的創新力及研發能力,臺灣在電子業的優勢結合德國在自動化及化工領域的優勢,互補意味十足,可以互相合作爲各自產業進行加值。

林百科說,從COVID-19的教訓中可以認知到,供應鏈不應該太複雜,代表不應該過度依賴單一地區或廠商,這是臺灣的利多,但也看到供應鏈有縮短的趨勢,其中物流將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臺灣產業的挑戰在於應該將供應鏈外移,讓產線靠近市場,這代表從思維根本改變,將生產線擴大海外,到不同國家系統。

「有產業的know-how,訓練有素且認真盡職的人力,能源等基礎建設,出口與進口都位於歐洲的中心,到歐洲的任何地方都相當便利。」林百科補充,德國產業基礎雄厚,許多德國公司是臺灣業界的上游供應商,這也是德國與臺灣合作密切的重要原因,將產線搬到德國,同樣的供應商,服務卻更快速,更便捷,共同研發創新變得更爲方便。

希望可以看到更多臺灣企業到德國投資。林百科說,德經處將盡力協助,讓臺灣企業前進德國更爲順利。假如臺灣企業有興趣到德國,除了第一手資訊的提供,也會貼心瞭解需求,推薦適合的地點,代爲連繫在地投資官方機構,也將盡力扮演雙方的中介協調機制,協助其善用在地資源,立足德國放眼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