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掀縮短工時風潮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過去德國人被視爲勤奮工作且有紀律的民族,但現在年輕一代已非如此,最新統計顯示,德國人寧願工時短一點。

精句選粹■Fresh statistics are blowing a hole in Germany’s reputation for hard work as a new generation discovers the joys of taking it easy.

德國人曾發明了新教徒的工作倫理,崇尚勤奮工作是個人使命,但如今這個以認真做事聞名全球的歐洲工業大國,決定拋開傳統的觀念。

德國人去年平均工作1,343個小時,工時在38個富國組成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之中敬陪末座。根據德國最大的健康保險公司Techniker Krankenkasse資料顯示,德國人去年平均請19.4天的病假,創下歷來最高天數。

工會推動縮短工時

德國工會如今推動的不只是調高薪資,還包括縮減工時。無論是教練、社會學家、組織顧問,都相當肯定休息帶來的好處,包括有助於治療過度疲勞、家庭失和、生產力低迷,甚至還可改善氣候變遷。

德國作家史坦呂克(Margareta Steinrucke)表示,「年輕一代已不像他們父母,執著於清教徒的工作態度了。因爲他們見識到過度工作帶來的可怕影響。」

史坦呂克是今年稍早出版的《少工作,多生活》(Work less, live more)一書的共同作者,她提到,這世代的人正在向父母和政治家說:「抱歉,我們不會再這樣做了!」

專家認爲,德國人對工作認真勤勞的態度,源自於新教徒精神。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904年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書中闡述宗教改革是歐洲北部財富創造的主要動力來源。

爲了勉勵人們勤奮工作,德國甚至發明的勵志貼文,也就是在19世紀末期在德國廚房常見到的金句毛巾,上面繡着「喜樂地完成任務!」或是「工作是女人的裝飾」等標語。

德國北部一家中型工業零件經銷商老闆萊普施,他即表示已感受到此波反工作的浪潮,人們工作態度明顯轉變,而且不僅限於年輕的Z世代。

他說,「我們之前有位23歲、很有天份的女性學徒,我們決定提供她一份正職工作,結果你知道她說什麼?她只想要一週工作4天,因爲想要有多餘時間在網路賣東西、做這個、做那個...然後有59歲的員工,他們想要放慢步調,從週一工作到週四就好。」

經濟停滯令專家們擔憂

此趨勢令經濟學家與政治人物感到困擾,擔憂人們對工作毫不在乎的態度對該國停滯的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德國也正經歷近代最嚴重的缺工潮。

德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今年稍早曾抱怨,「法國、義大利和其他地方的人們,他們的工時都比我們長」,爲此他已推出稅務獎勵,希望「讓德國人重新愛上加班」。

德國人工作態度或許從歐債危機時期開始出現轉變。德國選民對於歐元區在2010年紓困希臘感到不滿。相較於德國的紀律勤奮,希臘當時的退休年齡是57歲,從新聞片段來看,人們似乎成天都在喝咖啡。

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unster)進行一項研究,約有50家企業試行週休三日,藉此決定否減少工時同時維持全薪是否能夠吸引人力。

對於反工作陣營而言,德國人請假天數超高,就是過勞造成健康亮紅燈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