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在懷念六七十年代?那一代人除了窮還有啥?

你同意嗎?沒有誰的人生是一文不值的,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人也是一樣。

網上有一種聲音,認爲六七十年代一窮二白,這也不行、那也不是,和現在比起來,一無是處,根本不值得懷念。

他們堅定地認爲,凡是懷念那個年代的人,都是愚昧的,都是虛情假意的。

說真的,我沒辦法同意這個觀點。因爲我知道,每個人都曾年輕過。

網友:1957年我三歲,我的爸爸媽媽阿姨妹妹,如今我也七十歲了

莫欺少年窮

是的,莫欺少年窮。這是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裡的一句話,如今已成俗語。

而這個國家也是一樣,六七十年代,共和國當時也才二、三十歲,正是年紀輕輕,和現在二、三十的年輕人一樣,沒房沒車、奮發圖強的年紀。

彼時的人們在幹什麼?

他們在想盡一切辦法,破除經濟封鎖,維護新生政權,探索社會主義發展模式。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建設祖國。

因此,我們不能輕飄飄地說一句,那一代人,這也不是、那也不是。

網友:一九五九年,我和母親,那年三歲

那時的信仰

不得不說,那個年代,人都是有信仰的,幹什麼事都有盼頭。絕大多數人都有一種爲社會主義建設忘我奉獻的精神。

沒錯,那時候,國家成立時間不長,各行各業都不發達,生活雖然苦了點,但他們有理想,有信仰,時刻準備着,爲共產主義終身奮鬥!

很多當初的年輕人,逢年過節不停產,從未要過報酬,都是自願開心,爲實現共產主義添磚加瓦!

那時候,課本里學的是英雄人物,學校的口號是比、學、趕、幫、超,人人爭當五好。

網友:1956年,我與媽媽同框

的確吃了不少苦

也許,你會說,那時候一窮二白?是的,不否認,當時的物質很匱乏。

衣服雖然沒有現在華麗,甚至破舊有補丁,但非常乾淨整齊;一日三餐既沒有肉更沒有魚,但就是粗茶淡飯,也吃着很香。

那一代人吃苦是有價值的,這個價值就是挺直了腰桿,堂堂正正地做人。很多人都吃過野菜和米糠,但不管怎麼樣,比起沒有人格尊嚴的生活要好多了。

而且,連毛主席都省吃儉用、穿補丁的衣服,老百姓還有啥說的?

網友:我62年的,右邊是姐姐後面是哥哥

萬丈高樓平地起

凡事都得有個過程,不是嗎?

沒有前三十年奠定基礎,怎會有以後的快速發展?

沒有那一代,哪有下一代。共和國的大廈上,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從基礎上,一磚一磚的蓋起來的。打基礎,那是在荒野裡一鎬一錘地打出來的,一磚一瓦砌上去的。

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沒有先輩們的辛勤耕耘和付出,哪有今天的幸福呢!

網友:這是我孩子爸63年初跟他弟弟的合影,有年代感吧

讓花開花,讓樹成樹

有位網友的留言感動了我,他說:我是五零後,那時我生活的九江發電廠裡有個老工人給他的四個兒子取名爲:高建設、高建新、高建中、高建國,寓意是建設新中國。對一個沒什麼文化的老工人來說,這是何等的覺悟和情懷呀!

所以,你看,那三十年的人,是多麼地鮮活、淳樸無私。

我還是那句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處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對前三十年,一味抹黑和過分粉飾都是不對的,應該把真實的歷史完整地告訴後人,供後人借鑑反思,繼承和發揚好的一面,規避不好的一面。

網友:這是我們幾個同學下鄉兩年後的照片紀念

這是我一貫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