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發龍蟒,除了蛇概念,又來了收購鋰礦概念,還有啥概念?
今天是10月28日,週一,盤前。
除了蛇概念,在上週五盤後,川發龍蟒公告了收購金川國拓51%的股權。
按照公告,當前對所在礦區其中的8%區域,大約3.65平方公里的區域探礦,獲得摺合大約1.49萬噸的氧化鋰。
按一下計算器,1噸氧化鋰大約可得2.47噸的碳酸鋰,上週五碳酸鋰的價格大約是7.5萬/噸。
也就是說,在當前已經勘探的8%的礦區面積中含碳酸鋰大約3.75萬噸,大約價值28億元。注意,這是8%的礦區內的成果,不是全礦區內的成果。如果簡單線性計算,全礦區的價值大約350億元。
說到這段,先把這段的風險講清楚了:
首先,這是探礦權,還不是採礦權,採礦權還要另外申請,另外批,時間跨度比較長,部門跨度比較多,不確定因素比較多;
其次,探明的是8%的礦區,不是全礦區,350億元僅是線性簡單估值,不代表實際獲取,或有性比較大,其它區域的探礦時間比較長,品位高低不確定;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估值,炒作路徑如何演繹呢?有參考對象嗎?
還真有,很值得參考的對象:2021年的江特電機。
2021年的江特電機是在鋰價暴漲的情況下,雖是位處平原區域,但品位較低,廢渣較多的雲母鋰被擡上了桌面,江特電機的市值一度高達600多億元。
注意一個細節,那時候,江特電機只有探礦權,沒有采礦權。採礦權是在兩年多後才批下來的,但批下來之後因爲鋰價一路下行,股價並沒有因爲拿到採礦權而掀起多大浪花。
而且,當地國資在市值高峰,股價30附近時公告減持,至此,江特電機股價在幾經掙扎後,震盪下行。
同時,彼時江特電機的季報年報對於有多少當地的雲母鋰提煉成碳酸鋰的實際產量不夠透明,往往用外購的鋰輝石來提煉碳酸鋰。由於分類不清,導致分歧很大,經常引發股價劇烈波動,跌停漲停是家常便飯,炒作邏輯容易被突然逆轉。
儘管不耽誤江特電機在當年成爲十倍股,但是,總結一下,其中的缺點在炒作中也異常明顯:起點的基礎業績差;提煉碳酸鋰的來源分類不夠透明;當地國資減持。由此,江特電機,已經成爲過去式了。
現如今,川發龍蟒登臺亮相。
從股權收購方案看,當地省國資的智慧更高,格局更長遠;
從起點基礎業績看,川發龍蟒比當時的江特電機要好太多了;
從碳酸鋰提煉來源分類看,川發龍蟒要簡單明瞭,沒有云母鋰混淆的可能性;
由此,炒作起來,大概率會直接一些。
成爲跨年度股也不意外,何況有蛇年概念的加持。
在蛇年概念之外,還有哪些潛在爆發概念呢?
如果說特總捱了一槍,川大智勝能異軍突起,那麼,如果特總再次當選,川發龍蟒大概率會應運而發。
特總在野四年,如果一旦當選,必然再次發達,這一幕猶如渡劫成功,四爪金蟒化作五爪金龍,其中寓意非川發龍蟒莫屬。當然了,這一切,有個“如果”的前提。
說到現在,川發龍蟒是這一波蛇年的總龍頭,其它的斯萊克,賽倫生物,等等,都是小弟了,注意識別。
再回到股價,覺得川發龍蟒這波跨年會到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