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6年北京醫藥工業營收將達2400億元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6月6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張繼紅在《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本輪《行動計劃》全力將北京醫藥健康產業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醫藥健康產業集羣。同時,《行動計劃》明確了未來三年的產業目標:到2026年,實現引領全球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5—8項,產業規模達到1.25萬億元,醫藥工業營業收入達到2400億元。

據介紹,本輪《行動計劃》主要呈現四個亮點:突出創新與“三醫”聯動協同,強化三醫改革,促進創新優勢發揮;做強做大藥、械基礎板塊,着力壯大產業規模;加強佈局新興領域,在細胞與基因治療、數字醫療、合成生物製造等新興賽道塑造新優勢;注重精準施策,全流程服務,打通堵點裉節,持續做優產業生態。

張繼紅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和重點區落實落細《行動計劃》,針對重點難點和堵點裉節,主要做好強化原始創新,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加強創新與三醫聯動的協同,做大做強藥械基礎板塊;以數字化爲切入點,打造交叉融合特色優勢;打造優質產業生態,服務創新企業集羣式發展以及着力強化保障機制,構建產業集聚聯動發展格局五個方面的工作。

在加強創新與三醫聯動的協同方面,張繼紅提到,臨牀階段會重點提高臨牀試驗效率,將流程由“串聯”向“並聯”轉換,推進立項審查、倫理審查、合同審查同步開展,臨牀試驗啓動整體用時從目前的30周壓縮至20餘周。註冊階段重點加速審評審批,加強創新品種研發進度跟蹤,依託國家醫療器械北京服務站和北京市藥械創新服務站,給予前置服務,將註冊審評審批由行政審批環節延伸至技術輔導與審評環節,幫助企業少走彎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