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貸相傳,怎麼成了救市稻草?勸你不要輕易碰

延遲退休的話題未降溫,祖傳房貸又來刷屏,這屆打工人真是實力“大怨種”。

原本,房貸延長至80歲已顛覆三觀。

最近,南寧似乎要打破這一上限,推出“百歲貸”。因尺度過於豪放,迫不得已收回政策,但留給打工人的焦慮和陰影,或許還將持續很久。

貸貸相傳,怎麼成了樓市的救命稻草

起因是一張營銷海報,赫然寫着“貸款年齡最長達100歲”。雖然只是南寧個別銀行的噱頭,但因爲觸及行業底線,在網絡瘋狂傳播:

“中國人平均壽命才78歲,人走了,房貸還在”

“古有愚公祖輩移山,今有我房貸代代相傳,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海報中顯示,建發房產與其在南寧的合作銀行,共同推出住房按揭貸款新政。

借款人辦理住房按揭貸款,其“年齡+房貸期限”限制將得到放寬。而在子女作爲共同借款人的時候,借款人“年齡+房貸期限”最高可延長至100歲。

意思是,“百歲貸”不是字面上理解的,活到100歲還要還房貸,而是年齡+貸款期限,不能超過100歲。

在調控嚴格時期,銀行的普遍規定是:男士不超65歲,女士不超60歲,各地規定不同。

如今救市已持續一年半,房地產仍未有明顯復甦跡象,尤其是房地產淪爲困難行業的地方,救市政策不斷刷新三觀。

其中,延長房貸年齡已成爲一種趨勢。

據相關媒體報道,包括北京、成都、杭州、寧波等城市,均有部分銀行放寬了房貸年齡的限制,杭州有商業銀行將上限由70歲調整至75歲;寧波中信銀行上限爲不超80歲;成都建行延長至90歲;北京還有銀行放寬至95歲。

原本是一項低聲量的政策,僅在小範圍傳播,結果南寧直接滿上,利用“100歲”吸睛,似乎掌握了流量密碼,一炮而紅。

政策背後的目的,其實很多人都懂,無非是增加購房名額搞接力貸,至於七八十歲還有沒有還貸能力,能不能活到100歲,都不是重點。

畢竟,國內購房主力仍然是80後和90後,且購房年齡趨於年輕化。

接力貸在全國放寬,只能說明救市已經沒招了,以前嚴控的信貸政策,如今也開始讓步。

要知道,廣州去年4月也曾放寬過接力貸,最終還是免不了“一日遊”,上不得檯面。

南寧業內反饋,開年後回暖勢頭不錯,但“百歲貸”新聞出圈後,反而對當地樓市有反作用,讓外界以爲南寧樓市一直很慘淡。

以後,這種雷人的政策還是要謹慎,偷雞不成蝕把米。

“代際支持型”購房,成老年人購房主因

在很多人看來,接力貸出臺,說明很多地方已沒購買力,對樓市的負面情緒進一步加重。

實際上,老年人購房也是一種趨勢,一方面是養老需求,當然僅限於土豪家庭;另一方面,多數也是支持子女爲主。

去年11月,貝殼研究院發佈了一份《2022年老年人住房需求洞察報告》,關於高齡老人的購房動機,超過40%的70歲以上老人,買房都是爲了改善居住條件;還有22%是爲了與子女就近居住。

老人買房,通常都是賣一買一。

至於賣房動機,33.5%老人是爲了自己換購住房,29%是爲了變現給子女(父母)買房,還有17%是爲了變現(爲子女)清償債務或子女分配財產。

其實,老人爲子女賣房並不是新鮮事,但耄耋之年還要爲子女買房卻不常見,因爲年齡大,很難成功獲得貸款資格。

所以在這份調查中,老年人全款購房佔比達到83.2%,高出中青年羣體58.6個百分點。

接力貸放寬,變相是爲這部分需求開綠燈。

尤其是在限購比較嚴格的核心城市,如果老人有了貸款名額,可以爲年輕家庭騰出二套的名額,降低二套首付,以及首次貸款的利率優惠。

也有專家認爲,此舉或有一定的積極效應,能釋放部分購房需求。而在他們預計中,接下來在一些去化壓力大的城市、老齡化嚴重的城市,或可能繼續跟進該項政策。

只不過,接力貸也有風險,不能盲目加槓桿。

接力貸還是灰色地帶,不要輕易碰

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接力貸”和“合力貸”:

◆“接力貸”,指的是以父母作爲所購房屋的所有權人,父母方的子女作爲共同借款人,貸款購買住房的住房信貸產品。

◆“合力貸”,指的是以子女作爲所購房屋的所有權人,子女方的父母作爲共同借款人,貸款購買住房的住房信貸產品。

目前,部分銀行放寬的通常是接力貸,以老人名額購房,享受首套的低首付、低利率優惠。

不過這項政策在銀行還屬於灰色地帶,對銀行和購房人來說都有風險。

2021年11月,中行成都金牛支行、成都蜀都支行與中行四川省營業部三家營業機構,因爲向客戶發放了“年齡接力”的按揭貸款,被當地處罰,中行爲此支付了175萬元的罰款。

對購房人來說,首先就是房屋產權問題。

父母去世後,其他子女作爲繼承人之一,可能因爲遺產處理問題產生糾紛。如果未來房價跌了,或者開徵房產稅,還會延伸更多的權屬問題。

比如日本,很多父輩在房地產黃金時期買下物業,後期因高額的管理費和稅費,導致孩子們不願接手,子子孫孫繼承人多了之後,很多房屋已找不到負責人。

另外,接力貸也會把風險壓在兩代人身上,導致風險倍增。更不能打父母養老金、退休金的主意。

總之,銀行與其在經營貸、接力貸上下功夫,不如實實在在降息,對購房者來說,更公平更規範,也更加符合市場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