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大進大出” 機構關注交易型機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盪調整,但大宗交易的熱度不減,機構更是大手筆買賣的重要參與者。4月以來,醫藥、消費、基建、新能源等是機構大宗交易的重點。分析人士指出,機構“大進大出”,是震盪市場分化調整的體現。

機構“大進大出”

Wind數據顯示,4月以來,截至4月17日,A股市場共發生761筆大宗交易,累計成交13.68億股,合計成交金額爲146.85億元,平均折溢價率(相對前收盤價,下同)爲-4.69%。而3月,A股市場合計發生3018筆大宗交易,累計成交43.50億股,合計成交金額爲565.34億元,平均折溢價率爲-5.04%。

具體到機構專用席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機構作爲買方席位共參與111筆大宗交易,累計成交3.56億股,合計成交金額爲38.71億元,平均折溢價率爲-1.39%。同期,機構作爲賣方席位,參與了101筆大宗交易,累計成交2.42億股,合計成交金額爲28.87億元,平均折溢價率爲-1.73%。兩者相比可以發現,機構專用席位在大宗交易中整體呈現淨買入的狀態,從買入和賣出的折溢價率對比看,機構專用席位在大手筆買入相關個股。

此外,分析機構專用席位通過大宗交易大手筆買賣公司的行業分佈可以發現,醫藥、消費、基建、新能源等行業個股,成爲機構大宗交易攬籌的重要對象。以醫藥行業爲例,4月以來,康龍化成、人福醫藥、邁瑞醫療等成爲機構大宗交易買入的對象。不過,有意思的是,醫藥、消費、基建、新能源等行業,同樣是機構大宗交易大手筆賣出的對象。

後市分化調整

事實上,上述“大進大出”的情況,不僅僅是機構專用席位在大宗交易行業分佈上的特徵,在具體的個股上,4月以來,也出現機構專用席位既買又賣的情況,甚至在不少筆大宗交易中,買賣雙方均是機構專用席位。

以寧德時代爲例,4月7日、4月8日、4月11日、4月12日均出現買賣雙方席位均爲機構專用的大宗交易。4月7日這一筆大宗交易爲機構專用席位折價2.37%賣出,4月8日機構專用席位折價0.13%賣出,4月11日的3筆大宗交易,機構專用席位均以6.41%的大幅度折價賣出,而到了4月12日的3筆大宗交易,機構專用席位則是溢價2.83%賣出。不過,上述寧德時代的大宗交易,成交量和成交額都比較小,顯示出“零買零賣”的特徵。

寧德時代絕非個例,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中國重工、康龍化成、東方雨虹、貝泰妮等個股近期的大宗交易之中。

“機構在個股上既買又賣、進進出出的情況,是當前震盪分化市場的寫照,反映出機構對於具體機會研判和操作的分化。所以,不少機構開始關注交易型機會,而非配置型機會,通過交易把握震盪市場中的機會。”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目前從中長期來看,市場估值已經處於相對低位,且已經反映了較爲悲觀的預期,後續的機會或大於風險,可能是中長期佈局的一次良機。但短期來看,地緣衝突、疫情反覆、美聯儲政策等不確定性因素仍未現明朗趨勢,市場情緒較弱,市場短期仍可能出現較大的波動。”匯豐晉信基金宏觀策略分析師沈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