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自殺案件激增!他憂:今年太頻繁...入冬後身心科門診多2成
▲近期短時間就發生多起大專生自殺案件,讓人不免憂心有「維特效應」等自殺模仿的行爲。(示意圖/123RF)
臺灣大專院校接連傳出輕生事件,讓校園關懷警鈴大作!近期臺大傳出3位學生跳樓及上吊尋短,又有海科大情侶在租屋處燒炭雙亡,及成大生疑因感情問題於租屋處燒炭。心理專家指出,不到一個月就有多起學生自殺案件,憂心有「模仿效應」發生,而心理問題是全民需迫切關注的議題。
身心科醫師李旻珊指出,近期短時間就發生多起大專生自殺案件,讓人不免憂心有「維特效應」等自殺模仿的行爲發生,「原本處在痛苦狀態下的人,很可能就會透過先前的案件,認同『自殺是一種解脫的選擇』,進而複製他人行爲,無論是轉傳新聞或報導細節,一定都要小心。」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呼籲,網友應停止轉發已故同學的遺書或照片,且所有師生應多關注較邊緣的同學。他進一步指出,今年國內15-24歲的年輕人出現自殺企圖或行爲的人數都有增加,約平均每5名青少年就有1人出現明顯憂鬱的情況,我國也不曾出現這麼頻繁的輕生事件。
▲在身心科門診中因憂鬱症就醫人數也多了兩成,本來情緒穩定的患者變得抑鬱焦躁。(示意圖/123RF)
李旻珊據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艾瑞克森(Eric H. Erikson)觀察,位於大學階段的學生,剛好處於「青少年末期」,又夾在「成人前期」狀態,自我認同尚未明朗,因此內心的衝突與矛盾更多!若沒有解決,又羞於求助,就很容易走上絕路。
張家銘也表示,「在大學階段,因年紀漸長,情緒波動和執行力都較強,容易出現焦慮、煩躁或憂鬱等負面情緒。」特別是課業外,也會遇到人際關係、感情、未來等問題,若學生是離鄉背井,一個人時更容易心生憂鬱。
除了身心狀況不佳,天氣也會影響!李旻珊指出,在秋冬季節也要特別留心,像是在北歐地區因日曬時間少,自殺率較高,更容易出現冬季憂鬱等情形,在身心科門診中因憂鬱症就醫人數也多了兩成,因氣候由熱轉冷,也會讓本來情緒穩定的患者變得抑鬱焦躁,需要親友多加留意。
張家銘提醒,如發現身邊的人一反常態,在臉書、IG發佈「我先走了」、「再見人生」等負面字句,或有像交代後事的行爲等,一定要立即通報相關單位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