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樞紐經濟新高地

上月召開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19次會議,審議通過《連雲港—徐州—淮安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2024年度工作要點》,會議指出,要深化區域協同,堅持系統思維,用好連徐淮綜合貨運樞紐聯席會議機制,推進更高水平跨方式融合、跨區域協同、跨領域聯動,實現“1+1+1>3”的融合效應。

市委書記宋樂偉指出,徐州要不斷鞏固提升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推動徐州由交通樞紐向物流樞紐轉變、區域樞紐向國際樞紐轉變,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樞紐經濟新高地。

去年7月,徐州作爲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與連雲港和淮安攜手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組合型樞紐城市羣。作爲國家明確的11個組合型綜合交通樞紐之一,連徐淮組合樞紐是“一帶一路”雙向開放陸海聯運的重要窗口,在全國區域經濟格局中起到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重要作用。徐州充分發揮依託鐵路港、內河港、航空港優勢,着力打造多式聯運組織平臺;強化規則機制軟聯通,加快健全三地一體化運營機制,以更實舉措推進軟硬聯通。

滿帆高掛,蓄勢騰飛。徐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努力通過樞紐對要素的集聚作用,提升發展內生動力,培育並延伸產業鏈,將區位優勢轉化爲產業發展優勢,賦能徐州高質量發展。

加緊建設

交通邁入新徵程

大運河畔,一片沃土生機勃勃——徐州港順堤河作業區二期碼頭工程於今春全面開工。

作爲“連雲港—徐州—淮安”組合型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建設工程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核心功能項目,順堤河作業區二期碼頭佔地面積88.5萬平方米,總投資18.1億元,設計通過能力每年947萬噸,設計吞吐量每年836萬噸,建設12個2000噸級裝卸泊位,泊位長度合計1094.6米。億噸大港建設邁上新徵程,將進一步提升徐州補鏈強鏈綜合貨運樞紐服務功能。

“我們港口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發展走上快車道,集裝箱業務量和貨物品類數快速拓展。”徐州交控港務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徐州積極推進多個重大交通項目,助力交通樞紐地位再提升。

日前,在徐州觀音國際機場,國際貨運站工程的建設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該工程現已完成框架結構施工,正在進行安檢設備及弱電設備採購,力爭年內完成全部建設並投入使用。”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大力發展航空貨運,加大產業投入、引進合作公司,不斷優化貨郵運輸和物流流程,提高整體效能和競爭力,打造淮海經濟區航空交通樞紐。

藍圖徐徐鋪展,建設熱火朝天。據市交通局數據統計,2023年徐州市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50億元(含軌道65億元)。濰宿高鐵開工建設。豐沛鐵路開通運營,結束豐縣不通鐵路歷史。京滬高速公路改擴建新沂段建成通車,成爲徐州市首條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東部繞越高速公路項目加快實施。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加緊推進,復新河疏浚工程開工建設,觀音機場T1航站樓改擴建工程主體完工。

完備體系

“樞紐圈”能級提升

在徐州空港經濟開發區的心臟地帶——徐州觀音國際機場的順豐“徐州航空站點中轉場”內,數十名工作人員正忙碌地將來自徐州及周邊地區數以萬計的包裹進行裝機作業,這些包裹將在次日凌晨啓程,飛往湖北鄂州,並隨後轉運至全國各地。而在短短數小時後,返程的貨運飛機將攜帶着約7000件貨物,平安返回徐州。

這條專爲淮海經濟區開通的貨運航線,雖然運營時間尚不足一年,但已迅速嶄露頭角,成爲推動徐州臨空物流產業蓬勃發展的新動力。

近年來,徐州立足於全國乃至江蘇省的發展大局,積極利用幹線鐵路、現代公路、內河水路、航空服務和軌道交通等多方面的資源優勢,致力於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不斷推動自身的全面發展。

構建了連通長三角及東部沿海地區、通達長江中上游、東接連雲港、北至濟寧菏澤的河江海聯運體系,常態化運營16條水運集裝箱班輪航線,每週開行84個航次。

圍繞“3+8+N”物流樞紐體系,一系列重點項目被精心挑選並納入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庫中。隨着豐樂港鐵路專用線等關鍵項目的成功建設和投入使用,鐵水聯運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將得到實質性的緩解。

此外,淮海國際陸港與連雲港海港攜手合作,成功推行了“CCA一單制”的全程運輸模式,使得內陸港與沿海港口之間實現了無縫連接。

如今,徐州各港口樞紐多式聯運體系逐步完善,“陸港”“水港”“空港”等節點實現高效聯動。2023年,共完成集裝箱公鐵聯運46萬標箱、內河集裝箱25.05萬標箱,分別位居江蘇省第一名、第二名,同比增長25%、23.8%。中歐班列開行370列(回程209列、去程161列),平均貨值增長近50%。穩定運營4條海鐵聯運班列,海鐵聯運量達到1.1萬標箱,同比增長約125%,徐連海鐵聯運實現“周班開行”。

共繪藍圖

“朋友圈”不斷擴大

4月中旬,一列裝載滾筒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的班列,自無錫出發抵達徐州鐵路物流中心銅山站。這是徐州、無錫兩地首次採用“中歐接續班列+二次轉關”模式出口。徐州海關現場開展集裝箱驗覈,並辦理轉關覈銷,該班列經查驗後於4月17日從徐州發出,經滿洲里口岸發往境外,該模式開通後將常態化運行。

爲確保首票“中歐接續班列+二次轉關”貨物高效出口,徐州海關主動協調各方,實施無縫對接監管,實現“即到即查、即驗即放”,極大地縮短通關時間。

依託優質與便捷的服務,不斷深化城市間、企業間合作,促進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交流合作。“依託徐州國家綜合貨運樞紐發展契機,我們積極推動淮海經濟區企業與國內外企業建立商貿往來,參與全國乃至全球資源要素配置。”徐州港務區商務口岸部負責人表示,這將幫助企業降低綜合經營成本,爲樞紐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4月5日,一列中歐班列從徐州淮海國際陸港鐵路集散中心鳴笛駛出,將歷時11天奔赴9300公里外的俄羅斯莫斯科。該趟班列搭載了70噸來自萬科徐州淮海國際冷鏈智慧物流基地的雞肉製品及其他農副產品,並採用冷鏈集裝箱運輸“一櫃式”直達客戶手中,實現對櫃內溫度、貨品狀態等信息的全流程實時監控,全程保障貨品質量。

這是萬科徐州淮海國際冷鏈智慧物流基地通過徐州中歐班列發出的首批冷鏈外貿貨物,標誌着徐州中歐班列綜合物流產業鏈進一步強化,依託淮海國際陸港功能性項目,爲本地企業打通外貿新通道,助力企業“破浪出海”。

作爲淮海經濟區首屈一指的大型高標物流冷鏈基地,該基地不僅設有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頂級冷庫和2.3萬平方米的常溫倉儲空間,更集成了智慧冷鏈運營中心、智能化供應鏈分撥中心以及大宗商品進出口貿易中心等全方位配套設施。

該基地在徐州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蓬勃發展,離不開徐州對於國家級貨運樞紐建設的加速推進。不僅顯著提升了基地的硬件設施水平,吸引衆多優質的合作伙伴,使冷鏈業務市場更加廣闊。

今日徐州,正加快發展陸港經濟,着力培育港航經濟,積極發展臨空經濟。未來,徐州將以更大力度,暢通大通道、帶動大物流,不斷織密綜合交通網提升運力,提高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交通運輸互聯互通水平,爲推動長三角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貢獻更多力量。

(來源:徐州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