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後吃海鮮 誘發蕁麻疹?施打前、後做對4件事減少副作用

打疫苗後吃海鮮 誘發蕁麻疹?施打前、後做對4件事減少副作用。(示意圖/Shutterstock)

日前有民衆說打了AZ疫苗、副作用消退後幾天去吃海鮮,結果蕁麻疹發作,認爲是疫苗引起的過敏反應,這是真的嗎?

●打疫苗後出現皮膚反應 正常且比例不高

施打疫苗後身體會出現各種反應,皮膚也是其中之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昭瑜和陳偉迪醫師指出,打完後的反應可分爲急性和延遲性:

.急性過敏反應:注射疫苗後30分鐘出現氣喘、腫脹、昏厥等作用

.延遲性反應

1.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又稱新冠手臂

2.注射部位紅腫

3.蕁麻疹

4.麻疹樣皮疹

5.紅斑性肢痛症(手掌紅、腫、痛)

6.注射填充物紅腫(類似玻尿酸注射後的紅腫)

7.皮下廣泛小出血點

新冠手臂是施打疫苗後較常見的皮膚反應。(圖片來源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c2108620)

黃昭瑜指出,1~6項是輕微的皮膚反應,是正常的延遲性過敏反應,較常出現在mRNA 疫苗(莫德納、輝瑞疫苗)而第7項比較常出現在腺病毒疫苗(AZ疫苗),但非常罕見,「相較之下,腺病毒的皮膚過敏反應比mRNA還要少,但整體來講,疫苗導致的皮膚反應都算少數,例如莫德納疫苗的機率才千分之八。」黃昭瑜也說,這些症狀在第2劑時會提前,但症狀會減弱許多。

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新冠手臂)算是常見的皮膚反應,大多數是在施打莫德納疫苗後,94%的人會出現,其中6成發生在第1劑,3成在第2劑。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指出,新冠手臂大約在接種疫苗後約7~8天發生,打疫苗的手臂會腫一大包,又腫又熱又痛,也可能會有點癢。

陳偉迪也指出,其他可能的副作用還有原本的皮膚問題加重。有些慢性皮膚病患者如慢性溼疹、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等,這些皮膚問題跟自體免疫有關,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可能變得更嚴重,「也有人打完疫苗結果產生帶狀皰疹。但爲什麼原本的皮膚問題會變嚴重,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打完疫苗手臂能吸住湯匙也是一種副作用?

網路盛傳打完疫苗手臂會有磁性,朱家瑜指出,皮膚本來就可以吸附一些湯匙或金屬物品,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是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現象,只要在皮膚上塗抹滑石粉後,吸力就會消失。目前包括美國疾病管制局(CDC),以及許多歐美科研機構都發聲明駁斥相關謠言,認爲這件事是子虛烏有。

施打完疫苗產生皮膚過敏、蕁麻疹等反應,不用太過恐慌。(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過敏症狀相對輕微 即使有蕁麻疹等皮膚過敏病史 也可以打疫苗

施打疫苗後雖然皮膚可能產生過敏反應,黃昭瑜指出,這些症狀雖然無法事先預防,但一般來說症狀都不嚴重,約1周內就會消失,若真的很不舒服可以看皮膚科或家醫科,服用口服藥物搭配藥膏、冰敷,症狀就會逐漸緩解,「除非是急性過敏反應,否則延遲性的皮膚反應不代表不適合打某種疫苗,所以可安心接種同廠牌的第2劑。」

至於「新冠手臂」,推測有可能是對疫苗中的賦形劑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過敏,大約3~4天之後就會逐漸消退,但最長可達25天。朱家瑜建議,可以局部冰敷紅腫部位來改善;如果真的很腫痛,也可以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加外用的類固醇藥膏,有時可以加止痛藥來治療。

新聞中提到的打完疫苗後吃海鮮、蕁麻疹發作,陳偉迪指出,當中的關聯性不明,且AZ疫苗的皮膚過敏機率較低,也有可能是因爲吃了不新鮮海鮮或有蕁麻疹的體質造成,「本來就有蕁麻疹或是皮膚過敏,還是可以接受新冠肺炎疫苗,因爲疫苗造成的蕁麻疹副作用反應,與通報者是否有蕁麻疹或過敏體質無直接關係,」他也指出,不要因爲害怕原本的皮膚問題惡化就不打疫苗,皮膚問題治療後可以大幅改善,不打疫苗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施打前、後做到4件事可以減少副作用

從中醫觀點,疫苗在體內產生作用是正、邪氣的對抗,因此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長孫茂峰指出,依照過往看診經驗,可以在打疫苗前3天服用玉屏風散,每天3次,每次三湯匙(3克),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臺北醫學大學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林琬翎也撰文指出,打完疫苗想減低過敏或副作用,要避免:

1.刺激性、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鴨肉、鵝肉、牛肉、竹筍、辣椒等。

2.不要過食甜食、喝冰品:容易導致腸胃道的溼濁環境,使身體陽氣受阻,疲倦難以恢復。

3.不要做高強度劇烈運動。

4.不要喝酒。

孫茂峰也指出,飲食要均衡,如果嗜吃重口味的食物,打完疫苗7天內最好少吃,打疫苗前後都要有充足睡眠,補充水分、幫助帶走廢物,就能夠安心地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