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沃斯論壇首日,港交所行政總裁發聲!

地緣經濟分化、能源結構調整、貿易格局轉變……6月25日,在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即夏季達沃斯論壇)首日,如何應對當下的全球經濟金融風險成爲與會中外嘉賓的討論焦點,加強交流與合作成爲論壇參與者的普遍共識,而中國經濟復甦不僅能爲全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也將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全球經濟金融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爲3.2%,雖然增長前景穩步改善,但增速並不強勁,不同地區之間發展差異明顯。多位中外參會嘉賓指出,地緣政治、氣候變化以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擡頭等風險挑戰,已經深刻影響到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進程。

“我們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美國政府取消加徵關稅。”一位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中小企業創始人在論壇現場向證券時報記者坦言,企業正在承受出口產品被加徵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也會影響到全球資本流動。“當我們遇到威脅的時候,在投資上往往會更加謹慎、退縮。”春華資本董事長鬍祖六指出,投資者正在擔憂全球金融市場的衰退。

“作爲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提供者,我們也受到風險帶來的影響,但我們仍在努力保持與世界其他市場和投資者的密切聯繫。”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通過滬港通或者其他工具,投資者可以在中國更好地開展投資。

陳翊庭強調,中國的很多資產仍然非常有價值,希望投資者能夠看到這些資產的吸引力,而不是僅僅看到風險。“中國的增長‘神話’仍在繼續,我們也會提供更多的風險管理工具,爲投資界帶來更多的活力和動力。”她說。

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直面挑戰促發展

“現在全球發展如此迅速,風險挑戰無處不在,很多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開展外部合作,包括和其他行業、其他政府去開展合作,通過合作來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沙特阿拉伯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執行董事Basma AlBuhairan在論壇現場說,希望沙特阿拉伯的經濟增長能夠通過合作帶動全球更好發展、克服各種挑戰。

“中國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發展了夥伴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任鴻斌表示。

過去,中國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實現經濟高速發展。與會嘉賓相信,未來,中國將繼續堅持經濟全球化理念,中國企業將爲全球經濟增長做出更大貢獻。

任鴻斌表示,近年來,中國的國際市場佈局更加多元,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不斷提升,但是傳統市場對於中國依然重要。中國貿促會將代表工商界,推動中國企業繼續加強和美國的貿易和投資,加強合作。

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東生在論壇現場建議,中國製造業的未來發展,一定是“走出去”。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應當爲全球其他國家特別是產業相對落後的國家提供機會。中國企業的全球化要從輸出產品轉向輸出工業能力,“要有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意識和責任”。

“中國企業到一個地方開拓業務,如果只想把產品賣到當地、賺當地的錢,這種商業模式在當地不會受到歡迎。”李東生表示,如果企業能夠在當地投資、提供就業,爲當地帶來更多的稅收,在建立產業鏈、發展業務的同時,也能獲得當地支持。

看好中國市場前景

展望未來,中外嘉賓認爲,隨着中國經濟運行持續企穩復甦,中國資本市場也將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美國金瑞基金首席執行官Jonathan Krane表示,中國市場是我們在全球投資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仍然是一個繁榮的市場,有很多投資者正在觀望。所以隨着市場回暖,我們也會看到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

陳翊庭指出,過去一段時間,港股IPO受到疫情以及宏觀經濟形勢等影響有所放緩,隨着美聯儲加息週期的結束,今年下半年港股IPO應該會有回升。相信中國經濟能夠企穩,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在此趨勢下,一定會有很多公司帶來更多投資機會,比如在半導體、電動汽車等領域,很多企業具備潛力。

她還提到,新“國九條”的出臺提振了整個亞洲資本市場。如果未來有更多利好政策謀劃出臺,也將對港股帶來更多支撐,讓許多在內地的公司尋求在香港IPO的機會。

“中國可以爲全世界帶來非常多的經濟增長機會。”陳翊庭說,香港希望可以成爲一個“超級聯繫人”,把中國和世界連接起來。我們希望爲大家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的機會。

責編:葉舒筠

校對:趙燕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