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30年,我們的回憶殺

《哥斯拉大戰金剛2》的表現似乎超出了人們的預期。當人們開始習慣揶揄好萊塢大製作一個接一個遭遇票房滑鐵盧、令觀衆感到審美疲勞,相信好萊塢已經沒落時,一個“怪獸宇宙”的“超級英雄故事”首日票房便達到9662萬,要知道這畢竟是電影市場最不景氣的3月。在史詩級科幻片《沙丘2》、全球知名動畫IP《功夫熊貓4》都沒有激起什麼浪花的今天,讓人們又回憶起一些好萊塢大片昔日的榮光。

但豆瓣6.9的評分還是告訴人們,這仍然是一個傳統到不能再傳統的好萊塢怪獸電影,從人設到劇情,從動作到場面,沒有一項出現偏差,但也沒有一項存在驚喜,既不會讓人大呼上當,也不會讓人情緒波動——一個典型工業流水線上的產物。從“怪獸宇宙”誕生的2014年開始,至今正好10年,這10年間觀衆見證了哥斯拉以一敵多加冕爲“怪獸之王”,金剛崛起於骷髏島,以及哥斯拉與金剛的“地表最強”宿命之戰。也恰恰是2014年,《變形金剛4》以19.76億票房作爲好萊塢大片的代表最後一次奪得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年度冠軍,之後,是一條用10年劃出的下滑線。

自1994年《亡命天涯》打開內地進口分賬大片的大門,至今整整30年了。如今的主流觀影人羣、出生在千禧年後的互聯網原住民“00後”們,大概無法想象,隨着全球化巨浪漂洋過海的好萊塢大片,曾經怎樣通過大銀幕的光把夢想投進年輕人的心裡,那些層出不窮的英雄和超級英雄們,又是怎樣幫助我們打開望向世界的眼睛,那些作品曾經告訴了中國電影人,“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拍”。

1994年11月12日,北京一家影院外的《亡命天涯》廣告。

《亡命天涯》:進口大片第一槍

在一些資深電影人心中,說好萊塢大片曾“救活”過中國電影市場也不爲過。劉洪鵬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走進電影一線的電影人,1979年他進入首都電影院工作。那時,文化生活驟然間得到釋放,幾百部中外電影重登大銀幕,曾爲電影院帶來一段短暫的火爆。那幾年,一碰到有好看的電影,劉洪鵬就得躲起來,不然親朋好友都要找他買票,招架不住。每次電影院開門售票,他都像點“二踢腳”一樣,把門上的門閂撥開插銷,扭頭就跑,防止被一擁而進的洶涌人潮撞倒。

那時上映的進口電影被稱爲譯製片,是中影公司以2萬美元買斷的老片子,這是計劃經濟時代中影公司對國產影片“統購包銷”的延續。以這樣的價格買進的影片,自然只有三四流電影或過時的小成本影片,中國觀衆看到的國外影片與當地至少存在10年以上時差。

於是,電影院裡不能放映的影片以錄像帶形式進入市場,促成了錄像廳的出現,再加上1982年中國引進的第一條彩電生產線竣工投產,彩色電視逐漸普及,兩面夾擊下,中國電影市場迅速萎縮。1990年,中國至少存在着5萬多家在冊錄像廳,同期,國產電影的觀影人次已進入雪崩狀態。1991年,全國觀影人次下降到144億,較之1979年創紀錄的293億人次可謂腰斬,1992年下滑至105億人次,1993年只剩下42億人次。

原新影聯院線副總經理、資深電影人高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當年的統計數字與今日不可比較,因爲20世紀80、90年代,電影票常常被國營單位工會統一購買,發給職工當作福利,一個場次賣票率動輒百分百,“開演了進去一看,一人沒有”。隨着改革深入,當單位不再出錢買票,爲了維持生計,許多影院只能改造成歌舞廳、錄像廳、檯球廳……一部分製片廠開始因爲無片可拍走在倒閉邊緣。

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剛剛大學畢業,他清楚記得,那時不少人勸他:“別搞電影了,去搞電視吧,電影行業都快‘沒氣兒’了。”

爲了刺激票房增長,重新激活觀衆觀影熱情,1994年8月,當時的廣電部出臺規定,自1995年起,中影公司每年以分賬發行方式引進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影片。當年9月,美國華納率先與中影簽約,《亡命天涯》打響進口大片“第一槍”。引進大片究竟將“激活”還是“毀滅”中國電影的爭論從彼時興起,之後持續數年成爲中國電影論壇上最爲集中也最富爭議的話題之一。

《亡命天涯》海報。

《亡命天涯》將引進國內的消息傳出後,阻力不可謂不大。有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呼籲“抵制好萊塢”,《戲劇電影報》也刊發文章《大陸電影面臨致命威脅》。事實上,幾乎在每一個與電影相關的單位內部,都存在觀點激烈衝突的兩方。高軍記得,有一次去參加一個會議,與會者都是電影界比較高層的人士,一位鼎力支持引進大片的電影人想爲《亡命天涯》說幾句話,結果直接被反對的另一方說:“你閉嘴吧!”

當時高軍所在的北京市電影公司內部,反對的聲音也很大,甚至直接拒絕《亡命天涯》在北京上映。中影公司沒有辦法,只好繞過北京市電影公司。區一級的海淀電影公司時任總經理韓茂瑞聯繫了13家影院,拿出“包產到戶”的精神,冒險與中影簽訂了“首部進口大片”《亡命天涯》的發行協議。

1994年11月中旬,《亡命天涯》上映前夜,韓茂瑞開着一輛載着《亡命天涯》拷貝的舊車,滿北京城轉悠,不敢回家也不敢去公司,怕遇到“阻攔”。一直轉悠到次日清晨,韓茂瑞將車停在薊門橋下,讓影院經理們來找自己拿拷貝。

在一片爭論聲中,《亡命天涯》在北京僅僅上映一週就提前下線,但該片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全國6個城市的輪映,取得2580萬元票房,這個成績在當時令人驚歎。

對於今天的觀衆,《亡命天涯》的故事無疑略顯老套——一個被陷害的醫生,意外踏上一條爲自己洗脫冤屈的亡命天涯之路。這樣的橋段後來我們在連姆·尼森、馬特·達蒙等人飾演的角色身上屢見不鮮,但在1994年,這是一部令觀衆瞠目結舌的電影。石川至今記得坐在電影院受到的震撼,“實在沒法想象電影可以拍成這個樣子”。

《亡命天涯》劇照。

電影開始不久,大場面就安排上了,押送犯人的車意外與火車相撞,一時間電光石火,緊接着,正值壯年的哈里森·福特自大壩之上一躍而下,刺激程度能讓腎上腺素飆升。據說,第一次在電影院裡觀看好萊塢電影的觀衆不少人下意識抓緊了座椅扶手。

30年後的今天,石川還清楚記得片中的一個細節。哈里森·福特在一個醫院逃亡時,假裝那家醫院的醫生,推着一位小患者,一路逃跑還不忘把孩子的X光片拿起來仔細查看,並一路護送到真正醫生面前,用自己當醫生時豐富的經驗指導救治。石川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是一個非常高明的人物性格刻畫,即便在危難之時,他還忘不了自己的本職使命,這樣細膩動人的情節在當時的國產片裡幾乎是沒有的。”在他看來,1990年代初由國營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多數在人物刻畫上無法讓人共情,“人物性格就深入不下去,好像一個鈍刀子割來割去割不到肉裡,更不要說商業性。”

1992年的《電影經濟》雜誌曾經撰文說:“電影市場之所以急劇滑坡,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影片,和觀衆興趣、電影市場的需要不對口、不對路。”

大片時代

有了《亡命天涯》的票房成功,之後的大片引進變得順風順水,1995年上映的幾部進口大片讓人至今無法忘記它們的名字。

比《亡命天涯》更轟動的是1995年4月上映由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實的謊言》。這部片子節奏極其緊湊,具備所有商業元素,打鬥、幽默、情色、大場面……劉洪鵬透露,連電影局領導都看得驚呆了,直呼“好傢伙”。當年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是6元,《亡命天涯》票價15元已屬特例,而《真實的謊言》票價直接翻了一番,達到了30元。因爲片子太過火爆,一度炒出過80元的黃牛高價票。最終,創下了1.03億票房紀錄。早已憑藉《終結者1》和《終結者2》成爲好萊塢硬漢代表的施瓦辛格,通過《真實的謊言》讓內地觀衆第一次在影院認識了他。

1995年暑期,《獅子王》引進,這是國內第一次引進好萊塢動畫電影,也是如今迪士尼壓箱底的經典之作,成爲一代內地觀衆的童年記憶。也是這一年,皮克斯動畫電影名作《玩具總動員1》也上映了。這些動畫大片不僅讓孩子開始成爲電影院的常客,更是動搖了一直以來中國觀衆認爲“動畫片等於小兒科”的固化偏見。此後長達20年,他們在內地上映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能掀起不小的水花,給大人和孩子帶來精彩與感動。

1995年成了熱愛電影的中國觀衆的狂歡節,《阿甘正傳》《生死時速》《絕地戰警》《勇敢者的遊戲》……那些異域的故事、文化伴隨着視聽盛宴,開啓了人們對遠方世界的想象,引進大片讓早已被人遺忘的電影院重新變得門庭若市,進口大片也如同生猛的鮎魚,不斷攪動着內地電影市場這片大池塘。

上排左起:《獅子王》《玩具總動員1》《勇敢者的遊戲》海報。

下排左起:《真實的謊言》《絕地戰警》《阿甘正傳》海報。

如今回憶往事,原北京新影聯院線董事長、前北京電影協會會長劉洪鵬對《中國新聞週刊》感慨:“是這些進口分賬大片,刺激和帶動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讓我們認識了什麼是市場,什麼是市場行爲。市場是有規律的,尊重這個規律就會獲得發展。”中國電影開始由被動而主動地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與自新。

1995年夏天,導演葉大鷹愁眉苦臉地找到高軍。他的新片《紅櫻桃》拿到武夷山參加中國南方省市電影公司交易會,因其多達70%的俄語對白竟然連一個拷貝也沒賣出去。那時,高軍已經從好萊塢電影身上意識到營銷手段的重要,他給葉大鷹出了一個“破天荒”的主意——首映權拍賣。1995年的內地,尚無拍賣法,高軍便向拍賣行的朋友諮詢了拍賣流程,借了拍賣槌,自任拍賣師。標底原本定爲15萬元的《紅櫻桃》,最終地質禮堂以52萬元奪得獨家超前首映權。地質禮堂超前上映10天,票房收入70萬,加上後續10天公映,總票房130萬,超過了同期進口大片的影院單片票房紀錄,並且帶動了北京和全國的《紅櫻桃》熱。

1995年,北京地質禮堂以52萬元奪得《紅櫻桃》獨家超前首映權。圖/中新

《紅櫻桃》也開了國產影片票房分賬的先河。高軍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憶:“原先中國電影人的認知就那麼窄,你賣我一拷貝,我慢慢放,今天賺點明天賺點,有時候一個電影放好長時間。好萊塢電影的票房分賬制是全新的經營模式,給大家帶來了新的認識。”從此,國產片發行學會了分賬模式,《紅櫻桃》之後,《陽光燦爛的日子》《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都按照票房分賬形式發行,結果出人意料地取得了多年不遇的票房佳績。

高軍最早的市場營銷啓發,來自成龍的《紅番區》,這是第一部以“賀歲片”名義來內地宣發的電影,也是第一部在全球華人區同步上映的賀歲片。彼時香港尚未迴歸祖國,成龍的電影同樣屬於引進大片範疇。《紅番區》在內地定檔的公映時間爲1995年1月31日,大年初一。那時,每到過年電影院都關門休息,到了大年初三才開始營業,因爲閤家團聚的春節,沒人看電影。爲了讓《紅番區》春節期間正常放映,高軍在動員影院上沒少花力氣。

左起:《陽光燦爛的日子》《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紅番區》海報。

1995年大年初一,當北京市很多影院的工作人員帶着悲觀與不情願開門營業時,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簡直是扶老攜幼,幾乎是全家出動來看電影。”高軍回憶當時的情形,仍然覺得不可思議。

這也啓發了內地電影人,既然香港電影人能拍出自己的賀歲片,內地影人爲什麼不可以?1996年初,高軍飛去了香港,他想看看香港的賀歲片從哪裡起源,到底怎麼做的。考察一個多月後,高軍總結出了賀歲片的要素:明星雲集,必須是喜劇,大團圓結局,週期不能長,投資不能大。帶着考察成果,高軍和時任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總經理張和平、時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韓三平等人坐在一起,謀劃起了中國的賀歲片。想過找張藝謀、陳凱歌這樣的大導演,但這些人業已成名,堅持己見,恐怕不好把控。於是目標放在功力好知名度卻更低的導演身上,他們選了三個人——馮小剛、趙寶剛、鄭曉龍。最終,馮小剛憑藉根據王朔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的劇本競標成功,這就是後來的《甲方乙方》。

震撼

影評人沙丹至今記得1998年春天,剛上高中的自己在影院裡受到的震撼。在那一年,《泰坦尼克號》吸引大量中國觀衆涌入電影院,無論會不會英文的中國人,都會哼哼幾句《我心永恆》:“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1999年央視春晚,趙麗蓉在和鞏漢林的小品《老將出馬》中就演唱了這首歌,至於羅絲和傑克在船頭擁抱的動作,則成了永恆的形象,被不斷模仿。

《泰坦尼克號》海報。

“當時覺得電影院裡出奇的安靜,好像有什麼東西擊打到了人的眼睛裡、心裡。”沙丹對《中國新聞週刊》說。這部電影全長3小時15分鐘,中國觀衆第一次看到如此體量的影片,但沙丹覺得,當時在電影院沒感覺時間這麼長,因爲“被電影情節完全地吸引和包裹。隨着電影中的蕩氣迴腸,不管是畫面、表演、情節、音樂……讓人非常沉浸其中,那是第一次在電影院裡坐三四個小時都不覺得悶,也不感覺長,影片好像有魔法一樣牢牢掌控着觀衆”。

這部以超越時代的特效水準和融合了好萊塢經典敘事的影片在國內以3.6億票房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約佔1998年全年電影總票房的四分之一,直到10年後才被《2012》和《變形金剛2》打破。這是好萊塢在內地市場的最高光時刻之一,電影除了讓萊昂納多成爲許多少女心中的超級偶像,也讓中國觀衆記住了詹姆斯·卡梅隆的名字。

1998年,廣東廣州市一家影院上映《泰坦尼克號》,人們在影院外踊躍購票。圖/FOTOE

《泰坦尼克號》上映時,高軍剛到洛杉磯,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到訪美國,好萊塢繁榮的電影經濟和高度成熟的製作流程震驚了他,他第一次知道,影片何時應該出現衝突,何時節奏放緩,何時再次刺激觀衆,是可以被量化和計算的,而且被整理成一套規範的流程手冊。更讓他受刺激的,是美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的一塊巨大屏幕,屏幕上細分着全球的電影票房分佈,中國排在榜單倒數,數字只有0.5%。高軍和幾個同行的中國電影人看着那個數字發呆,“當時我們簡直咬着牙,互相說,一定要改寫這個0.5。”

那時,高軍和劉洪鵬已經都到“新影聯”工作,劉洪鵬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正是在進口大片的刺激下,1996年北京新影聯院線成立,按市場規律來發行影片。之前,北京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票房排名倒數第六位,新影聯成立當年,北京電影市場突破億元,在全國遙遙領先。新影聯的成立,爲國內院線改革樹立了榜樣,各地紛紛成立院線,電影院產業蓬勃發展了起來。“我們必須得承認,沒有好片子,影院就沒法發展,中國電影市場能發展到今天,進口大片功不可沒。”劉洪鵬說。

好萊塢大片涌入,也爲中國逐漸培養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影迷和電影評論人。石川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目前活躍着的最知名的影評人,基本都是“70後”和“80後”,他們成長的年代,被好萊塢大片刷新了眼界,而那時,好萊塢正處於巔峰期。

2001年,隨着中國加入WTO,每年引進的外國分賬影片又增加了10部。第二年,民營電影公司獲得投資影院的機會,新建影院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也就在這年,《英雄》橫空出世,締造了第一部國產大片的概念,取得票房2億。張藝謀在一次採訪中也對記者說過:“增加進口大片數量一定會對我們形成壓力……國產電影要提高質量。”

2004年,《功夫》《十面埋伏》《天下無賊》三部國產影片位居票房前三甲,超過了《魔戒三部曲:王者歸來》《後天》《特洛伊》等進口大片。進口大片沒有像當年國營製片廠擔心的那樣摧毀了中國電影,反而刺激了中國國產電影的發展。

曾經只在全球票房榜上鑲邊的市場,開始被好萊塢視爲座上賓,中國元素和中國演員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好萊塢電影裡。迪士尼先後推出了《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系列》,李冰冰、景甜、楊穎等人紛紛出演《生化危機5》《變形金剛4》《金剛:骷髏島》等好萊塢A類商業影片。

當年《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號》上映時,片方未到中國做任何宣傳,當2010年1月《阿凡達》上映,導演卡梅隆飛來北京爲影片造勢,之後,卡梅隆先後兩次來到中國,除了答謝中國觀衆,還在中國開起了3D技術分公司。《阿凡達》中的潘多拉星球取景自張家界。這部電影代表着那個階段全球電影工業無法逾越的頂峰,它成爲繼《泰坦尼克號》之後的又一部現象級大片。

《阿凡達》海報。

沙丹看過多次《阿凡達》,在他眼中,《阿凡達》給觀衆最大的影響,就是真正見識了3D巨幕電影的魅力所在。“在《阿凡達》之前,看電影嘛,隨便找個地方就行了,人們對於選擇什麼樣的電影院並沒有標準。”當《阿凡達》在內地上映,人們第一次發現,看電影需要找一個最好的電影院,找一個最大的銀幕。“這部電影不但給我們帶來畫面的衝擊,更是技術、理念、思維的全方位更新與顛覆,可以說,《阿凡達》帶來了一次革命性的視聽體驗。在看完它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眼睛突然一下對電影畫面有了很高要求。”

2010年1月17日,安徽合肥市,影迷戴上3D眼鏡觀看《阿凡達》。圖/視覺中國

觀衆們眼睛的要求,帶動了IMAX(立體巨幕)系統在中國的發展,推動中國影院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技術革新。IMAX在21世紀初就已進入中國大陸,但3D電影常常被觀衆吐槽爲智商稅,因爲往往只有字幕能感受到3D,影片畫面與2D版本區別並不大,直到3D IMAX版《阿凡達》登陸中國。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10年初整個中國內地銀幕數量只有5000塊左右,IMAX銀幕全國一共22塊,其中只有11塊商用,很多影院連3D放映機都沒有普及。但就是這僅有的十幾塊IMAX銀幕,爲《阿凡達》創造出1.68億的票房,而當年《阿凡達》在中國的總票房爲13.4億,IMAX銀幕雖然極少,但它創造的票房已經佔據該電影全部票房的12%左右。IMAX的中國之路就此打開,在中國迎來高速發展期,各地影院以最快速度紛紛改造升級銀幕。2021年《阿凡達》在中國重映時,全國銀幕超8萬塊,IMAX銀幕已達783塊,居世界第一,IMAX廳產生的票房達到三分之一。

2010年,導演卡梅隆(後排中)到北京爲《阿凡達》上映造勢。供圖/劉洪鵬

《阿凡達》以史無前例的13.39億元票房成績重重震撼了中國電影行業的方方面面,中國電影票房總額終於觸及100億這個門檻。2010年,100億,彷彿都預示着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在開始。

逐漸沒落的“超級英雄”

與好萊塢領先全球的特效技術同步的,是2010年乃至之後數年國內銀幕數、整體票房和觀影人次的飛速增長。2013年3月,美國電影協會發布年度報告,中國2012年票房入賬27億美元(170億元),在全球總票房中佔比近8%,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成爲全球第二大票倉。再不是曾經的0.5%,高軍們的夢想實現了。

而《阿凡達》似乎成爲人們印象中好萊塢大片的最後一個原創故事,自此,好萊塢走入超級英雄紀元,《變形金剛》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復仇者聯盟》系列……

看看2014年上半年被當年媒體高呼“好萊塢大腕扎堆來華”的造勢團隊吧:《超凡蜘蛛俠2》《美國隊長2》包機來華宣傳;《X戰警之逆轉未來》《哥斯拉》和《變形金剛4》的主創來京舉行首映式,清一色的“超級英雄”。它們牢牢佔據着市場優勢,《變形金剛1》《變形金剛3》《變形金剛4》分別爲2007年、2011年、2014年內地電影票房冠軍。2009年的《變形金剛2》以略低於《2012》(4.6億)的4.5億票房擔當內地市場當年票房第二。

2014年7月2日,《變形金剛4》熱映期間,8米高的“擎天柱”在合肥市國際會展中心的變形金剛嘉年華上亮相。圖/中新

票房屢創高峰,但危機也就此埋下。

伴隨好萊塢大片長大的“70後”“80後”們陸續邁入中年,退出主流觀影人羣,經受了好萊塢大片洗禮、深知類型片爲何物的中國新生代導演成長起來了。

2014年,好萊塢的超級英雄《變形金剛4》最後一次奪得年度票房桂冠,次年成爲好萊塢在內地市場的轉折點,儘管這一年《速度與激情7》斬獲了24.26億票房,但全年冠軍依然被《捉妖記》拿走。從此以後,被寄望頗高期待的好萊塢大片開始在內地市場沉沙折戟。

2015年3月26日,《速度與激情7》在北京舉行發佈會,主演傑森·斯坦森、範·迪塞爾等人與粉絲互動。圖/視覺中國

好萊塢最經典IP系列之一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即使請來鹿晗擔當推廣人,當年票房依然只有8.25億,未進入2016年內地票房排行榜前十。一向在內地電影市場“大殺四方”的《變形金剛》系列,在2017年推出的第五部卻遭遇票房滑鐵盧,在上映首日收穫將近3億票房後,隨着該片口碑走低,票房走勢也快速下滑,最終只拿到15.5億票房,在全年僅列第七,遠不及預期。該片豆瓣短評上,一個熱評是——“除了特效什麼都沒有”,而曾幾何時,特效就足以成爲觀衆入場的全部理由。

2012年12月27日,《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上海首映禮期間,機器人R2-D2與影迷互動。圖/視覺中國

已經成爲觀衆主流人羣的95後和00後們,對這些英雄並無情懷和感情,早已被互聯網上琳琅滿目的娛樂方式轟炸過的他們當然不會被一點特效打動,甚至,多半壓根沒看過第一部的他們,看到電影系列後面“3、4、5、6”的後綴,就直接把它們划進“陳舊”和“老古董”。一再的重複與套路,也令人無法不感到疲憊。

此時的中國電影市場,卻更加鬆弛和開放了。分賬片1994年起上限爲10部,2001年後爲20部,2012年加爲34部,並將美方拿到的電影票房分賬比例從13%提高到25%,而“批片”(進口買斷片)每年有30部左右。換句話說,從2012年開始,中國每年能在電影院看到的進口片上限是64部。2016年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爲“批片元年”,從這一年開始,批片數量進一步放開,叫好又叫座的《摔跤吧!爸爸》《鈴芽之旅》都在批片行列。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16年上映的進口影片在88部左右,2019年已經上升至123部。

中國電影市場已不再懼怕進口影片。《泰坦尼克號》熱映的1998年,內地電影票房收入14億元,其中進口分賬影片票房高達7.85億元,佔54%。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642.66億元,進口電影只佔總收入的36%。

同樣在2019年,《復聯4》猶如一曲最後的輓歌,即便超過40億票房,它也無法戰勝中國的第一部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和暑期黑馬《哪吒之魔童降世》。在那以後,再沒有一部好萊塢大片可以進入內地年度票房前十。

屬於它們的時代過去了。它們曾經帶來的內心震撼再也無跡可尋。電影《東邪西毒》裡說:“當你不能夠再擁有的時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自己不要忘記。”在那些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時代舊影裡,好萊塢大片絕不僅僅只有打破僵局、給內地市場注入強心劑、爲奄奄一息的國產片找到絕地重生的出路等等這些宏大敘事的註腳。事實上,在超過20年的大衆流行文化中,“大片”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名詞,它影響了不止一個代際的中國觀衆,哪怕只是零星幾部,它們也帶着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看到不同國度裡千差萬別的現實。今天的00後們,如果也有對世界的憧憬,大概不再需要通過電影,也一樣可以找到自己與全世界同齡人的聯通之路。

發於2024.4.15總第1136期《中國新聞週刊》雜誌

雜誌標題:“大片”來華三十年

記者:李靜(li-jing@chinanews.com.cn)

編輯:楊時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