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國CEO湯恩:價格戰蔓延至供應鏈,本地化至關重要|36氪專訪

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車市場,向一級供應商提出了新挑戰。

6月20日,大陸集團馬牌輪胎在合肥的四期工廠投入使用,大陸中國CEO湯恩、合肥工廠總經理王小驥及輪胎原裝配套業務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業務負責人、中國客戶全球業務負責人徐喬,就大陸集團的最新發展,與36氪汽車等媒體展開交流。

大陸中國CEO湯恩表示,作爲國際零部件廠商,大陸正面臨着電氣化技術變革、中國自主品牌崛起、以及市場價格戰壓力,而美國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加稅,進一步加深了發展的不確定性。

當前,用戶對續航里程的強需求,致使電池包重量上升,輪胎需要升級更大的尺寸以應對增加的承重壓力。大陸集團表示,其研發與生產端都在發力大尺寸輪胎製造。

但輪胎尺寸變大並非易事。從最早的20寸,到如今部分新能源汽車上大幅提供選配的22寸,輪胎尺寸增大,內壁變得更薄,耐用性與濾震效果隨之下降,並且消耗更多續航里程。同時,電機瞬時可產生高扭矩的特性,讓電動汽車的加速越來越快,零百加速進入三秒俱樂部的車型正在增多,這對參與制動的輪胎提出了新要求。

輪胎製造商正面臨着製造與工藝的雙重挑戰。而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又帶來新的難題。

2023年,大陸集團中國區銷售額實現了同比增常11%的成績。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鞭策着大陸集團不斷改革,最直觀的便是已有產能開始見頂。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狹義乘用車總量同比上漲9.2%,而國內輪胎銷量也達到了3.93億萬條,同比增長20.7%。大陸集團馬牌輪胎合肥工廠總經理王小驥表示,在四期工廠建成前,馬牌輪胎中國地區的產能已供不應求。四期工廠在2027年滿產條件達成後,全廠年產量可達到1700萬條。

產能與銷量攀升的另一面,中國自主品牌銷量還存在着不確定性。湯恩表示,其實極少有車企可以給到準確的預測數字,目前部分車企甚至只能給到當前季度的需求,在這樣的境遇下,工廠需要進一步提升其靈活性與柔韌性。

湯恩還直接指出:整車終端銷售的價格壓力,是直接轉移到供應鏈上的。面對價格戰,大陸集團的應對措施是做到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本地化。

目前,大陸集團在中國設有23個生產基地、28個研發中心,員工數量達到17600名。研發與製造只是本地化的開始,從橡膠鋼絲等上游原材料供應、到技術研發及生產設備製造,作爲國際零部件製造商,大陸集團本地化攻堅戰仍需繼續。

2023年,頭部輪胎製造商米其林、普利司通財務數據飄紅。對比之下,大力投入轉型業務的大陸集團則啓動裁員,降本增效;並剝離部分汽車業務,以提升主營輪胎業務的盈利數據。

同時,國內輪胎製造商也在發展崛起。數據顯示,國內部分輪胎製造商銷售額已進入國際排名前20,更具價格優勢的國內供應商也將逐漸加入競爭。

在不斷出現新挑戰的市場環境下,大陸集團需要更快的步伐適應變化。

以下是36氪汽車等媒體與大陸集團中國CEO湯恩等的對話,經編輯:

問:大陸集團業務範圍內的輪胎與制動模塊,都被列入了歐洲第七階段排放標準(簡稱歐七標準)。面對嚴苛的歐七標準,大陸集團有何應對計劃?

徐喬:其實所有的標準每年都會更新,大陸其實有非常多技術儲備,比如生產工藝、橡膠的提煉、以及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

目前,國內自主品牌在逐步走向海外,這不僅對主機廠自身產品有要求,也需要零部件企業,比如大陸集團爲主機廠提供適合不同市場的產品。那麼滿足當地市場的法律法規,對於大陸這樣一個全球化的企業而言,只是最低標準。

湯恩:除了輪胎,在制動模塊,我們也有很好的技術可以支持節能減排。我舉兩個例子,一是one box集成制動系統MK C2,能夠實現完全制動能量回收,可以減少能量消耗,提升續航里程。

另一個則是一款高度集成的鼓式制動系統E drum。目前行業通用的電子駐車使用的是盤式制動,鼓式可以更好地減少顆粒物排放。此外,由於電機驅動汽車大多可以通過電機反轉來實現減速,那麼體積更小的鼓式系統便能滿足其制動需求。

王小驥:產品之外,我們的工廠也是綠色可持續的。比如大陸位於河北的工廠,規劃建設就以環保作爲核心點。

2014年,我們就在大陸合肥工廠的廠房屋面開始鋪設太陽能光伏板,目前光伏板總面積已經達到25萬平方米,生產的綠電接近2600萬度,實現了2.5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據。2023年底,我們又在合肥工廠投入了設計規模爲4.2萬度的儲能電站,這是安徽省客戶端中容量最大的一個。

問:從行業趨勢看,目前的輪胎尺寸越來越大、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並且純電車對輪胎有着更新的要求,這給大陸帶來了哪些挑戰呢?

徐喬:新能源汽車有着特殊的屬性,一方面,動力電池加大了整車重量;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造型越來越前衛,作爲可以直觀被看見的零部件,輪胎對整車的造型也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輪胎的尺寸也隨之增加。

同時,電動汽車的確對輪胎提出了新要求,電機瞬時高扭矩的特性,要求輪胎擁有更高的性能;電機的靜謐性,讓胎噪、路噪變得更加明顯,輪胎的靜音性也需要隨之提升。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首先我們需要足夠的技術支撐大尺寸輪胎的持續生產。從最早的20寸到22寸,甚至未來的23寸,對產品研發、製造工藝以及嚴謹性都是不小的挑戰。

除了輪胎尺寸,如何在高扭矩動力下實現更好的剎車安全性也是至關重要。在降低噪音、保證舒適度的前提下,如何爲不同駕駛工況提供穩定的剎車性能,這不僅需要很好的製造工藝,並且需要技術研發、產品流程管理、以及質量管控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

對於主機廠的一些新需求,我們也推出了新的輪胎花紋,比如eContact,除了性能需求外,我們更關注滾動阻力。因爲混動阻力的降低,與增加電車續航息息相關。

問:大陸開闢四期工廠的原因是什麼?四期工廠是前面三期的平行拓展,還是擁有全新的規劃?再者,目前在中國佈局的輪胎製造商,普遍都擁有兩處及以上的工廠,爲何大陸只有一個,且只佈局在合肥?未來會有更多規劃嗎?

王小驥:在上午的慶典中,大陸集團CEO司徒澈提到了,由於零售端和配套端,大陸馬牌輪胎都供不應求,所以我們才決定在中國市場進一步投資擴建。至於爲何選擇合肥,而不是其他城市,我想一個工廠、一家企業的成功離不開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我們的市場佔比、立足中國的戰略指引非常重要;第二,離不開當地員工的努力付出;第三,離不開合作伙伴的協作和支持。

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便是當地的營商環境。我們必須要爲合肥市的營商環境打call。職能部門的支持,增強了大陸繼續投資的決心。未來,我們將繼續在合肥進行下一輪投資擴建。

問:大陸在中國共有28處研發中心,其中輪胎研發佈局是怎樣的?未來有沒有更遠的規劃,比如建設更多測試場?

徐喬:我們已經在合肥建立了輪胎研發中心,同時,我們也在藉助集團內部其他資源進行更多嘗試,比如大陸汽車電子所擁有的測試場等等。未來,我們也會在終端替換市場有更多嘗試,滿足更多細分市場的需求。

問:今年北京車展亮相的新車中,原廠標配馬牌輪胎的比例達到16%,這個成績非常靠前,大陸集團因何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未來會如何擴大自己的優勢呢?

徐喬:在新能源汽車配套市場中,我們的確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這並不容易。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爲主機廠做配套,其實更像鐵人三項,不僅需要耐心,還需要爆發力,更需要長久的決心。所以這份增長背後,是優良的產品、可靠的質量、成熟完善的體系,以及我們過去15年在中國的持續投入。

問:中國汽車高度內卷的環境,對供應商的價格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大陸有怎樣的應對措施?

湯恩:整車終端銷售的價格壓力,是直接轉移到供應鏈上的。對大陸集團而言,一方面,我們選擇繼續提升技術領先性,特別是高科技產品如何在量產中保持高質量與一致性。

另一方面,從產品創新、研發、生產到服務,我們希望實現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本地化。這不僅可以直接降低成本,還可以提升我們的靈活性。

問:像小米汽車一類客戶,會出現實際需求大於預估產量的情況,在交付能力方面,大陸有着怎樣的準備?

湯恩:市場是動態變化的,很少有車企能夠給我們非常精準的月產量規劃,部分車企甚至只能給出當前季度的需求。我們選擇提升工廠產能的柔韌性,來應對這樣的變化。

但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像半導體芯片供應商,他們的產能規劃與出貨量的調整,週期更加緩慢,交付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像大陸集團這樣一級供應商的努力,我覺得需要整個產業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