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太空亞軌道運輸新技術立項 一小時抵達全球各地

大陸太空亞軌道運輸新技術立項一小時抵達全球各地。圖爲中國亞軌道遠端空天運輸系統動畫演示圖。(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大陸《環球時報》16日報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院)15日在官微發佈消息稱,近日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佈《關於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由火箭院研究發展部牽頭申報的「亞軌道遠端空天運輸系統總體設計與控制技術」項目順利通過評審,正式獲得立項支撐。該系統投入應用後,將具有小時級洲際到達能力,能夠催生1小時全球極速運輸、大衆化太空旅遊等新產業。

據瞭解,亞軌道遠端空天運輸系統是綜合利用太空高度的超微阻力特徵和大氣層內升力起飛和滑翔降落的便利,從而來實現遠端極速運輸,其在全壽命週期內具有跨空天多域、寬速域、航程遠、運載能力大、重複使用次數多、可靠性要求高、升力起飛、滑翔着陸等任務特點。而該系統在投入應用後,將具有小時級洲際到達能力,能夠催生1小時全球極速運輸、大衆化太空旅遊等新產業。推動未來航太科技與交通融合發展和產業變革。

據該項目負責人、申報人、火箭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宋徵宇介紹,近年來,遠端極速運輸成爲航太領域研究新熱點,美國SpaceX公司投入數十億經費研製「超重-星艦」運載器,並研究利用其提供1小時全球極速運輸服務,計劃2028年實現商業運營。而美國空軍也投入近2億美元研究物資全球極速戰略投送,德國和義大利等主要航太國家也在開展相關技術研究,計劃在2030年後投入營運。

航太技術專家黃志澄表示,在以美國SpaceX公司「星箭」爲代表的遠端極速運輸系統快速發展背景下,該專案獲得立項意義重大,是中國開展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基礎性研究的重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獲得立項的「亞軌道遠端空天運輸系統總體設計與控制技術」專案,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交通與運載工程學科歷史上第一個立項的航太類重點專案。也是航太首次被列入交通與運載工程學科的重點發展方向。再次彰顯出「爲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的發展理念。

報導指出,該系統對於促進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力帶動科技發展、航太技術革新、人類交通模式的變革,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經濟主戰場和世界科技前沿,支撐中國科技強國、航太強國和交通強國建設,具有現實的社會、科技、經濟等應用價值。

據此前公開報導,2021年7月16日火箭院進行了亞軌道重複使用演示驗證專案運載器首飛試驗,2022年8月26日,還進行了升力式亞軌道運載器重複使用飛行試驗,成功實現中國亞軌道運載器的首次重複使用飛行。兩項試驗爲中國重複使用天地往返航太運輸技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有力推動了中國航太運輸技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複使用的跨越式發展。

黃志澄說,作爲高超音速飛行器的一種,中國的遠端空天運輸系統實現的途徑比較多,其中既有依靠火箭發動機實現的形式,也有依靠火箭發動機和超燃衝壓發動機等組合式發動機實現的形式,「應該說中國的遠端空天運輸系統的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發展態勢,也都取得了相應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