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有0.18%陸地PM2.5達標 東亞空污最嚴重

東亞和南亞的空品最令人擔憂,這2區域超過9成天數的日均PM2.5超標。(路透社)

澳大利亞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環境健康學教授郭玉明(Yuming Guo)檢測全球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2.5,發現全球只有0.18%的陸地和0.001%人暴露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建議的安全標準;地球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塊土地的空污水平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安全水平。

據《國民報》報導,這項發表在《柳葉刀行星健康》(Lancet Planetary Health)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儘管全球PM2.5高暴露天數略有減少,但截至2019年爲止,一年仍有超過7成的天數PM2.5濃度高於15微克(15μg/m3);世衛建議PM2.5年均濃度不應超過5微克。2000年至2019年,全球的年均PM2.5爲32.8微克(32μg/m3)。

該研究記載了截至2019年的20年裡,歐洲和北美的PM2.5含量有所下降。但南亞、澳大利亞、紐西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PM2.5卻有所增加。其中,東亞和南亞的空品最令人擔憂,這2區域超過9成天數的日均PM2.5超標。東亞PM2.5濃度爲(50μg/m3)、南亞(37μg/m3),非洲地區(30μg/m3)。濃度最低的地區爲澳洲。

PM2.5可因工業、運輸,甚至是沙塵暴等天氣事件影響。由於細顆粒物體積小,PM2.5可以穿透呼吸系統的胸部區域,引發哮喘和肺癌等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增加死亡風險。

另外,PM2.5也隨季節變化。在冬季12月、1月和2月,中國東北和印度北部等地區的PM2.5濃度較高,北美東部地區PM2.5濃度則在夏季6月、7月和8月較高。南美洲8月和9月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6月至9月的PM2.5空污相對較高。

郭玉明表示,這項研究有助於未來的空氣質量決策,「有了這些研究信息,政策制定者、公共衛生官員和研究人員可以更好地評估空污對健康的短期和長期影響,並制定空污緩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