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臺灣的善良溫柔 真好
作者赴太魯閣遊覽,被司機遺忘,幸有熱心民衆幫忙。(圖爲本報資料照片)
曾因工作需要與喜好旅行,我走過幾百座城市。但在時光的洗禮之下,不少地方在內心保存的記憶或許已僅剩下個地名而已,而有些地方註定此生難忘。美好的旅行,不只是被美麗的山水風光所吸引,而更多的是沉醉於當地的濃厚人情味。初來咋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而感覺上卻一點也不陌生,就是濃厚的人情味,讓人如同當地人一樣的自在生活。
我出生於農村,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中,曾遭遇一些不平讓人耿耿於懷之事,但更多遇到過不少陌生人溫情的故事,感受過不少陌生人的暖。因此內心總有一份堅信,這世界主流是好的,大多數人內心都在堅守着一份善良。儘管這些年各地城市化急劇擴張,高度商業化社會和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後,高強度節奏的生活工作讓一些人變得浮躁不安,人與人之間信任感不斷下降,民衆的善良淳樸也相對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一些。
從小熱心社會公益的我多年前有幸成爲民主黨派的成員,從小內心一直無比渴望我們的國家能夠發展得更好,期待着全社會民衆素養愈發向上。當下社會裡會有一些輿論雜音,都在擔心如今的大環境會讓下一代的孩子們喪失了中華文化裡優秀的品質,會因爲一些不那麼好的風氣因素會讓這個社會繼續惡化下去。但我想說的是,各地在日新月異發展過程中,確實多少有些曾經對於忙於生計、被經濟和生活壓迫着的人羣來說,或許有些品質在日常生活難以踐行,但社會主流大方向一直處於良好狀態,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隨着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相信不少地方民衆素質精神世界也在不斷地提高——以我個人的經歷爲例,我所生活多年的滬上這座城市,時時刻刻總是能讓我看見民衆的善良與城市的溫情,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一直影響教導着我們感恩、謙遜、助人爲樂。而同根同脈海對岸的臺灣民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賡續也始終未中斷,整個島內都是敦厚溫和的氛圍。臺灣與大陸一樣的語言,一樣的文字,一樣的血脈。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都是中華民族龍的傳人。而如今大陸民衆在經歷經濟高速發展中的一些陋習,據說臺灣同胞也都曾經有過。
厭倦了課本里寶島的山山水水迤邐萬千,以及旅行臺灣歸來友人們神仙般的感受,愈發覺得唯有自己親身到達方能真正領會。於是十多年前的一個初夏第一次踏進寶島臺灣,迎面而來的每個人客客氣氣,又溫柔又熱情。感覺每個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很難碰到粗俗冷漠和不會說話的人,從臺北一路南下直至最南端的墾丁,即便再偏僻的鄉村亦如此。至今記憶猶新的一細節,一週的行程里居然從頭到尾沒聽到過一次汽車的鳴笛聲。而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十多次前往臺灣,每次總能有不一樣的收穫與感動。但每次不變的是島內民衆的熱情,如親人好友般的友善。有時讓人感動得不知所措,不由自主將這片原本陌生的土地當成故鄉,沒有絲毫異鄉的不適與寂寞。
在南投山清水秀的日月潭品嚐阿婆鐵蛋;在嘉義漫天櫻花裡的阿里山乘坐小火車;在新北山巒海域金色交叉點的九份觀看夜景;在臺中彩虹眷村邂逅彩虹爺爺;在彰化鹿港小鎮回味歷史;在臺南歷盡滄桑的安平古堡初識蝨目魚;在高雄浪漫纏綿的西子灣欣賞日落;在花蓮絕壁萬丈的清水斷崖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臺東池上伯朗大道感恩土地對萬物生靈的養育;在墾丁海天一色的沿海公路騎着機車馳騁海岸線;在澎湖篤行眷村探秘張雨生成長故事與潘安邦外婆的澎湖灣背後濃濃的祖孫情;在金門、小琉球、綠島、蘭嶼等等小島徒步丈量着世外桃源般的風情,然而這些都不是我一去再去還想去的理由。而是在島內每個角落隨處可見,那種無關利害又熱情的待人風格,很多市井民衆身上都蘊藏着一顆和善溫柔的心。他們帶着動聽的臺灣腔、用着最禮貌的用語、掛着自然純美的微笑,用真誠驕傲地向世界展示着寶島的濃厚人情味。
島內民衆很多習慣是深入骨髓的,男生女生都很溫柔,極少很大聲講話的,尤其公共場合自覺安靜。到處瀰漫着強烈的服務意識,特別注重細節,超有耐心,即使不買東西商家也不會對你變臉或出言不遜。如在機場買電話卡,會幫你放在手機裡,確認好用才和你說再見;那年一次出差行程的週末順道去苗栗看油桐花,下車只是隨便買了根烤腸,老闆便主動給我講了景點遊覽順序和當地的風土人情;在屏東恆春古鎮問個路,小哥恨不得帶我過去目的地。
隨時隨地可見的風景線:在車水馬龍的街頭,車讓人、等信號燈;路邊幾乎找不到垃圾桶,但這樣的街道上也不會有人隨處亂扔垃圾;在人來人往的地鐵站內,我看見扶梯上左邊位置,永遠都是空出來留給需要的人;在夜深人靜的便利店裡,我發現店員在結賬後,會不厭其煩地對每位客人說上一聲謝謝……
一幕幕場景塑造了我對於島內整個社會的認知,在這裡最美的風景就是這裡的人,給人的印象除了熱情還是熱情。講講我在島內的一次親身經歷吧,那是發生我第二次到臺灣期間經歷的故事,那次我要參加臺中朋友家小妹大婚宴。提前幾日到達島內,下了飛機便搭車去了花蓮。到了花蓮,民宿老闆告訴我,當地除了大名鼎鼎的清水斷崖、太魯閣、七星潭等等,還有云山水、鯉魚潭之類的小衆景點。短暫的一兩天跑起來比較費力,建議我報個當地一日團,效率比較高,一些代表性的景點基本一天內都可以打卡完畢,還熱心地給我幾家商家信息供「貨比三家」。
次日一早,用好早餐便上了當地地接社的中巴車開始了花蓮一日遊,司機是一大約年近六旬的男子,操着臺灣極濃口音的國語爲大家講解沿途景點以及花蓮一些風俗人情,也算是司、導一體了。記得上午行程先是七星潭、清水斷崖,之後便是太魯閣。中午在太魯閣景區附近一餐廳用午餐,司機講好集中時間,未曾想當我從洗手間走出來時,車已啓動出發,我對着汽車反光鏡一番招手無果,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車漸漸遠去。正當我從揹包裡尋找地接社電話號碼時,旁邊一輛越野車司機搖下窗,說上來我幫你去追。於是在太魯閣山裡狹小的公路(來去各一車道,無法越線超車)出現一輛越野車緊跟一輛中巴車,後車不斷給前車閃燈的情形。大概是因爲年紀大還是午後狀態不佳,中巴車司機始終未能發現啥異常。就這樣「僵持」着行駛七八公里之後,出了太魯閣景區,進入單邊方向有兩根車道的路段,終於將中巴車給「逼停」。中巴車司機一開始還一臉懵,直至看到我後,才「恍然大悟」過來。我和中巴車司機都想給越野車司機一些費用,而越野車司機堅決不收,當我還沉浸在感動與感慨之中,而越野車司機卻早已調轉車頭往回趕路了。
終於又回到了中巴車上,開始下午的行程。而司機一路上揪到空隙就跟我道歉,我再三表示小事,也沒影響到什麼,就是欠越野車司機一份人情,一陌生人遇事仗義相助的情,司機頗爲自豪迴應我們這邊的人幾乎都這樣的。中巴車司機在當天行程結束時,還特意跑過來硬是塞給我一盒花蓮特產麻薯,再次表示歉意。我推辭再三未果,最後不想耽擱其收工回家,勉爲其難收下。雖說是在冬日第一次到花蓮,雖說行程很短,但那一羣熱情可愛的人在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臺灣,沒有上海魔幻、北京繁華,沒有四川綺麗、新疆壯美。然而在這片土地上,多次的寶島之行,每次都能帶給了我感動和回憶,不少細節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種毫無違和感的善良溫柔真好。臺灣,特別適合去慢慢逛細細品,她不僅是值得去的地方,更是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薛峰)
(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微信公衆號,原題:《細節將情感融入靈魂記憶讓故事成爲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