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敞開心扉 讓你我對話

在中正的交換學習中,週末和同學出去走走看看,欣賞臺灣的美景,感受臺灣的民俗,是生活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看過阿里山的櫻花,日月潭的碧波,東海岸的沙灘,旗津島的夕陽,可你若要問我心中最美的一處風景,我想,那一定是臺灣人的善良。

不論在人潮涌動的街市,還是靜謐悠閒的鄉間,只要你有需要,臺灣人都會熱情的向你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甚至有時,他們看你像是遠道而來的遊人,就會主動向你詢問,爲你指明路線,幫你規畫行程。微暖的笑容,輕柔的話語,一個細小的舉動都足以溫暖離家千里的我們。總是掛在嘴邊的「你好、謝謝」等禮貌用語,也讓我時常感到自己是被尊重,被認真對待的個體。

很多臺灣同學都認爲從客觀上來講,中華文化的確對臺灣有很重要的影響,但臺灣是一個擁有非常複雜曲折發展過程的地區,所以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面貌,不再完全與大陸同根同源。

剛開始我很不理解這是爲什麼,但後來通過溝通對話,我慢慢認識到他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和所接受的資訊和我們確實有很大的不同,這其中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環境等諸多複雜的方面,很難一時形成,同樣也很難一時改變。

可即使這樣,臺灣的中小學課本還是會要求學生詳細學習中國的地理和歷史,這可能也是一種斬不斷的情緣吧。

另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小事也讓我對這大分歧釋懷不少,那就是在我和很多臺灣同學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用語時而是大陸,時而是中國,時而又是中國大陸,當我問他們爲什麼這樣說時,他們通常會不好意思的笑笑,說自己有時也不太分得清。

面對這一重要歷史問題,以我目前的能力還遠不足以提出一二有深度的見解,但在對兩岸關係的思索中,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歷史聯繫在一起去看,讓每個個體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時代的潮流,而不至於被忽視、被遺忘。

我想目前的兩岸關係也不妨從這個角度出發,暫時放開所謂的政治局勢,而更多去關心人民心中每個個體的希望和訴求,不是廣義上的大陸和臺灣的對話,而更多是我和你的對話。拋開偏見,敞開心扉的理解和認同。基於這樣血脈相連不斷的歷史淵源,或許能從中尋找到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