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就業難 女性限制更多?她揭「35歲天花板」
大環境不佳,大陸年輕人面對「有形」與「無形」的限制,在不確定的未來,求穩與有一份工作成爲他們最大的願望。示意圖/ingimage
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北京的一次招聘市場,許多失業的民衆前來求職。大環境不佳之下,中國年輕人面對「有形」與「無形」的限制,在不確定的未來,求穩與有一份工作成爲他們最大的願望。
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在去年6月爲21.3%,創歷史新高。隨後,官方宣佈暫停發佈相關訊息,因爲統計數據的方式要「進一步完善與優化」。
今年初,再度公佈青年失業率,但採用不同標準後,這一數據大幅下降。國家統計局表示,改變方式後的失業數據統計不包含在校學生,按此計算,去年12月的16至24歲年齡組的失業率是14.9%。
儘管數字銳減了,但失業者並沒有消失。中央社記者在3月中旬前往位於號稱亞洲最大社區北京天通苑不遠的招聘會,並詢問前來求職的中國年輕人,要如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找到工作,以及他們的期待與想法。
26歲的湖北人Jane(化名)是職業教培數學老師,她說:「我這次來這個招聘會,主要是看保險與新能源。」
她表示,目前還是在職,想換工作的原因是想跳出舒適圈,鎖定新能源是因爲它是國家政策,因此前來招聘會了解這一市場就業情況。
2021年7月,中國政府公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雙減政策」)。「雙減」落地,讓許多教培業(補習班)的從業人員面對職業轉型,Jane也是其中一人。
Jane說,她是被雙減政策打擊到了,而這是「國家政策」方向,官方考量教育的公平性,認爲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上教培,但老師的工作就會受到影響。
這一次來到招聘市場,決定跟着國家政策方向走。她認爲,新能源是新趨勢,已知道找工作要看政策與趨勢,認爲機會比較大。
對於進一步詢問,新能源是否需要專業背景?Jane則迴應,「剛剛起來的東西,誰都不會」。
31歲的東北人李小姐曾是網路公司的設計師,她在招聘市場前淡然地說:「我們之前在互聯網(百度),但因公司的結構發生變化,合約到期了就沒有得續約。」
她表示,已經工作了7、8年,再加上北京的生活壓力,包含承擔社保與房租,她的薪資待遇期望是人民幣1.8萬元至2萬元左右(下同,約新臺幣7.92萬元至8.8萬元),「但是實際可能要達到這樣比較少」,感嘆有些資方想拿3000元的價格找3萬的設計師。
李小姐在今年初收到不獲聘的通知後,便開始找陸續工作。
她最大的心得是,對女生的限制更多。
她說,面試時都會被問:「有沒有男朋友?」、「要不要結婚生育?」因爲公司不想去承擔生育的時間。她認爲,這是職場歧視,私事變成了面試的環節。
在工作與感情的拉扯中,她認爲,還是要考慮自己覺得更重要的。
30歲的湖南人夏小姐也是網路公司設計師,她與李小姐一樣,一道無形的限制置於夏小姐的頭頂上,這一條線是「35歲的年齡天花板」。
在越接近這一年齡的時候,夏小姐向記者說:「在我們設計這一行事不能幹到老了,特別是互聯網是35歲就不要了,有這麼一個說法。」
夏小姐並分享剛開始畢業找工作的狀況。那是約10年前,她認爲當時畢業時感覺機會很多,基本投一個崗位都有機會去面試,並且最終會拿到4、5個錄取通知可做選擇。
現在的狀況則是零星機會有,但求職者要面對一輪、二輪、三輪的面試,變成了資方市場,面臨較大的競爭。
對於是否是年輕人的期望太高?她說,「我覺得不是」,「現在的想法是什麼工作能做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