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堅持動態清零不與病毒共存 樑萬年:生命至上

樑萬年談大陸堅持動態清零不能與病毒共存是因生命至上,太多未知。(大陸央視)

中國網消息,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3日召開記者會,針對普遍認爲病毒都這麼輕了,爲何不能與病毒「共存」?爲何付出相當多力量堅持「動態清零」?大陸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樑萬年從「動態清零」概念和最關鍵要素分析:一是此抗疫理念系基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二是從疫情危害性大小判斷;三是中國人口總數大、老年人口多,不容大量重症和死亡;四是新冠病毒的變異、毒力、致病力、危害性仍沒辦法完全掌握;五是對新冠造成的長期危害不完全瞭解。

樑萬年說,首先,中國政府施行「動態清零」是基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決定的。阻斷疫情的核心就是要快速發現、快速撲滅,發現一起,撲滅一起。

簡單來說「動態清零」的核心是阻斷疫情的持續性社區傳播,防止疫情形成規模性流行或者規模性疫情反彈。做到「動態清零」,一是快速,快速發現、快速處置;二是精準,精準識別疫情、畫定疫區範圍、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判定和管理、臨牀救治,最終精準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

第二,衡量一個疫情危害性大小有兩個不同視角。國際上通用的公共衛生的視角是站在羣體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額死亡率等指標來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個體視角衡量。目前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原始株、還是以往的變異株,特別是Omicron變異株導致的超額死亡還是比較高,經研究在10萬分之100以上。

第三,中國人口總數大,老年人口比例高,有2.67億人,還有大量基礎病患者等新冠高危人羣,如果放鬆,勢必會造成大量感染、導致大量重症乃至死亡,不能夠容忍。

第四,現在科學上對新冠病毒的變異,今後向什麼方向變,變異以後它的毒力、致病力、危害性的大小仍然沒有完全辦法掌握。

第五,要考慮這個疾病的長期危害。現在國際上,各國科學家非常關注和擔憂感染新冠後的後遺症問題,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會出現諸如疲勞、呼吸困難、神經認知障礙等多種後遺症,對這種情況的致病機理、最終持續時間,科學上也不完全瞭解,新冠還有很大未知。